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金融行业云计算的机遇和挑战何在?
2011-03-03 14:52:46 来源:比特网 作者:比特网【
关键词:金融 云计算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信息科技部助理总经理 孙洋做客比特网,与CB助理总编共同探讨云计算对金融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对“金融行业的云计算应该首先从中小型企业开始”观念阐述了自己观点与想法。

  嘉宾: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信息科技部助理总经理 孙洋

  主持人:比特网 助理总编 康翔

  主持人:孙总也是金融行业长期做信息化的同仁,云计算对金融行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孙总:我们先需要弄明白云计算的概念,广义上的云计算就是将所有的IT资源放到互联网上,就是所谓的云,提供一种可以随时访问、动态扩展、按需使用,按使用量付费的商业模这个IT式,云计算就是想将IT资源的获取如插上插头取电,拧开水龙头用水一样的容易,这个是谷歌最早提出云计算的一个美好远景,但是我认为目前这个美好远景在金融行业还很难实现,这主要是有金融行业的特点决定的,金融行业主要有以下特点:一、金融行业普遍的对信息安全以及隐私的的保护是非常重视的,可以说是所有行业中最重视的,而广义上的云计算的一个典型的模式是要将数据放到IaaS这种服务商的IDC机房里,软件是在PaaS服务商的平台上开发的,应用又是在SaaS服务商的平台上运转的,这种模式所有都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访问的,这种模式我认为存在很多的不安全的因素和风险;第二,金融行业是一个高度监管的行业,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政策法规非常多,比如说对金融行业数据的保存以及备份、屋里隔离等等,都有很多的限制,对于业务连续性以及系统容灾都有很多要求,除了监管部门,审计部门也对金融行业有很多要求,比如要求对自己业务、财务数据、以及IT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要是完全可控的,在这种严格的监管的要求下,金融行业办事会非常的谨慎;第三个特点,金融行业在原有的IT投资都非常大,很多大型金融机构都建有自己的数据中心,有的甚至搞两地三中心或者多中心的模式,同时在软件开发上的投入都是非常巨大的,那么放弃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投资,迁移到“云”,从目前看还是不太现实的。基于以上三个特点来看,我认为目前金融行业对于云计算整体还是处于一种相对保守的、观望的态势。至于说到挑战,我认为云计算在未来必定会成为IT的一个发展潮流和趋势,未来IT产业的环境、产业的格局、生态环境也会因云计算而发生巨大的改变,金融行业必须要密切的关注并积极应对,以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一味的因循守旧、闭门造车、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我认为事不行的,但是要在激进和保守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一条道路。

  主持人:好的,其实刚才听了孙总的观点后,我对以下问题已经有了一个轮廓出来,但还不是很清晰,我的问题是这样的,我们认为金融行业的云计算应该首先从中小型企业开始,而非大型企业开始的,刚才您谈了一些金融行业的优势和挑战,我这里有一个大概的轮廓,但是我自己看的还是不很清晰,所以还是想请您再谈一下为什么要从中小型企业开始云计算?

  孙总:现在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进几年,有大量的中小金融机构,像城商行、农村商业银行、包括村镇银行、小型的证券公司、小型的保险公司,这么多的金融机构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这是近几年很显著的一个特点,这些中小金融机构为整个金融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很多的活力,这些中小金融机构“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业务品种比起大型金融机构没少多少,但是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都相对匮乏,但IT建设又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变化快的特点,而中小金融机构一切要从零开始要自建,这个显然是不太现实的,这个不是一种好的发展方式,那么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具有这么多劣势,但是我认为辩证的看,有时候这些劣势也会变成优势,比如说它没有以前的历史包袱,不像大型金融机构有这么沉重的历史包袱,另外它具有后发优势,还有就是他的决策是非常机动、灵活的,观念也比较新、思想比较开放,这个实际上变成了它的优势,因此云计算这种灵活的、高效的模式,我认为中小金融机构一定非常欢迎,但是中小金融机构也必然会面临的刚才说到的金融机构的几个特点、受的限制,你比如说数据安全的问题、隐私保护的问题、监管和审计的这些要求等等,说以中小金融机构在使用云服务也必然会有一些限制,我认为比较好的模式应该是对于外围的办公系统包括OA、邮件等等,我认为没有必要自建,完全可以放到公有云中。对于数据中心,这个投资非常大,我认为也没有必要自建,可以采取租用或者托管的方式,由IDC们提供,对于硬件设备,可以采取“以租代买”的形式,这样非常的节省,但是对于核心的应用系统以及数据,我认为必须要自己关起来,因为这个关系到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自己管理自己运维,总的来说是公有云加私有云的一种混合云的方式,其实我认为最理想的方式,我想是一种叫做“银银合作”的一种模式,就是大型的金融机构发挥自己的规模以及技术的优势,将自己冗余的硬件资源盘活,将软件包装成产品,以卖服务的方式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这种基础设施的服务、软件开发的服务、应用系统的服务,中小金融机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就达到大型的金融机构这种高标准的IT水准,投资小见效快,还很安全,大型的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种互利双赢的模式。对于中小金融机构,它从大型金融机构获取的,我们可以看做是获取的一种公有云的服务,而对于整体而言,大家又都是在金融机构的私有云里面,既安全可靠又符合监管的要求。

  主持人:孙总刚才提的想法非常具有创造性,而且这个实现的前景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归宿,对于他们来说,信息化的进程也会大大推进。那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金融行业的信息化还存在哪些瓶颈?因为我们在谈信息化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它的短板。那么您觉得目前金融行业存在的瓶颈有没有哪些具体的可以通过云计算来解决?

  嘉宾:我认为目前金融机构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瓶颈,一是庞大的基础设施普遍利用率不高,系统shujing化严重,一个系统就锁定一批资源,无法实现资源的负载均衡,信息动态共享和动态的调整。一个方面,平时资源利用率不高,而在高峰时资源又不够用。第二个特点,金融机构普遍都是集团化、多地域化、或跨国化经营的,拥有很多的分数据中心和机房,这些数据中心分布非常零散、遍布在各地,管理起来难度大,而且很难做到资源的整合。第三个瓶颈,我认为金融机构普遍机构相对比较臃肿,机制不够灵活、资源的配置、调整,审批流程非常更复杂,技术配置的步骤非常繁琐,做一件事要很长时间。一方面是运维人员的负担非常重,另一方面,由于工作周期长,使得业务部门感受不好,客户满意度低,整个IT部门的绩效考评就比较差。我认为云计算中的私有云可以架构在经融机构防火墙内部,它能够有效的实现资源的整合、聚合、虚拟化和自动化,能够使信息能够充分的共享,资源也能够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所以我认为构建私有云……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云计算:利好澳大利亚企业热捧 印..
下一篇云计算对IDC发展的影响分析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