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浪潮:“云计算与智慧城市”高峰论坛
2012-12-13 13:57:33 来源: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
关键词:云计算 智慧城市
 
北京2012年12月13日电 /美通社/ -- 12月8日,浪潮( http://www.inspur.com )技术与应用峰会“Inspur World 2012”大会的分论坛 -- “云计算与智慧城市”分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云启智慧城市 建设美丽中国

  北京2012年12月13日电 /美通社/ -- 12月8日,浪潮( http://www.inspur.com )技术与应用峰会“Inspur World 2012”大会的分论坛 -- “云计算与智慧城市”分论坛在京成功举办。近200名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部门的信息化主管、资深行业专家,针对云计算技术与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等话题展开了高峰对话。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郭建兵,南通市副市长陈一星,江西省信息中心主任金锋,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惠军,浪潮集团副总裁、浪潮软件总裁兼CEO王洪添等出席论坛。

  会议认为,全国性的云计算产业布局正在形成,中国云计算已经从概念走向实践应用阶段,传统的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业务模式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会上,浪潮展示了在信息化应用中,基于云计算技术的“IaaS、PaaS、SaaS“各层最新实践成果,介绍了浪潮有关智慧城市的构建理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同和共鸣。

  作为国内领先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浪潮认为,“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和城镇化深度融合后的完美结晶。中国“智慧城市”亟需构建一套系统科学的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利用云计算等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全面整合政府和社会相关的信息资源,构建一体化、协同化、智能化的基于大数据的公众服务平台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云计算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推动力,在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上,生逢其时,中国的IT产业已经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智慧城市建设,你准备好了吗?

  当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准备不够充分,实践经验缺乏,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技术基础无法满足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求。第二,城市运营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第三,社会应用工程建设与公众服务需求匹配度不高。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大多从技术角度出发,追求新技术、新理念在应用平台上的实现,不是从公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没有理清社会应用工程建设与公众服务需求的本质关系,从而造成城市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升缓慢。

  另外,通过与国外先进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比较,从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水平来看,智慧城市不是通过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或一个产业就能简单实现的。浪潮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最关键的是需要创新电子政务发展方式,创造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成果有效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智慧城市。

  近日,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今年12月31日前进行申报试点。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制定的《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也正式发布,该指标体系共分智慧准备、智慧管理、智慧服务3个方面建立了9项评估指标,基本涵盖了智慧城市的整体框架。国家以上部委文件的出台,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指标体系支撑。

  在智慧准备层面,浪潮认为,云计算技术是“智慧城市”技术准备评估指标的重要依托。2011年以来,我国云计算已经从前期的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实质性发展的阶段,基础持续夯实,进入加快跟进阶段。传统IT和互联网企业、基础运营商、基础硬件IT企业及各地政府等多方力量都在积极推动云计算发展。目前面向个人云计算应用的网盘、在线照片、App Store等已经得到了普及应用,而面向地方政府的政务云计算落地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重中之重,也是未来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方向。以国内信息化建设的样板城市--青岛为例,2012年青岛市政府云计算中心与灾备中心初步建成,通过存储虚拟化技术和两地三中心的部署模式,创新性地构建了全国政府行业首例城际间直线距离达120公里的双活云计算中心,为青岛市政府下属各委办局提供了软硬一体化的高可用云服务资源,大大提高了各委办局系统建设运行管理专业化水平,实现了部门间业务高度互联协同和资源共享。

  在“智慧管理”层面,浪潮认为,城市运行管理能力是一个城市是否“智慧”的重要评价标准。包含:一个城市通过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监管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监督检查的能力;交通、民政、医疗、教育、环保等信息化管理应用成效;汇集城市综合运行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支持城市管理决策的能力。目前,山东省已有35个省直部门、15个地市、96个县(市、区)建立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13个地市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动,其中5个地市将服务延伸到乡镇和社区,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街、镇)、村(社区)五级政务服务体系。

  在“智慧服务”层面,浪潮认为,智慧服务的覆盖率、处理效率、获取的便捷性都是”智慧城市“重要的评估指标。以政府提供的‘智慧服务“为例,山东省、江西省都已建成覆盖全省各省直部门、所有地市及所辖区县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并实现省、市、区县三级联动。福州推行网上审批和项目全程代办,按时办结率达100%,最快办件时间3分4秒。通过智慧的信息化服务,济南群众办理各类审批事项所需的平均跑腿次数由原来的2.6次减少为1.8次,青岛“一窗式”企业设立联合办理,平均办理时限为1.39天,提速82.6%,广州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比承诺时限平均提速60%以上。

  未来智慧城市的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由系统建设转向购买服务。伴随着云计算理念越来越多的落地,信息化建设,由传统的自己建设和维护,发展为由云计算中心提供各种IT服务,客户按需申请,按量计费,就像用水和电一样。用户将由购买IT产品构建自有的数据中心向购买计算服务转变,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咨询、规划、建设和运维等建设工作将演变为由专业的云服务公司来担负,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个变革也将促进云计算产业专业化的分工,创造全新的产业生态,带来整个信息化建设商业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已经在现实中得到良好的实践,部分政府和行业正在逐步理解、接受、使用云服务模式。山东省卫生云建设就采用了浪潮提供的云服务,开展基于云计算模式下的新型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浪潮作为项目总服务商,提供集云计算中心、硬件设备、软件服务、运营维护等一体的综合服务。用户每年支付给浪潮运营服务费。这一模式目前在兰州、合肥等地成功实现推广。

  第二,从应用为王转向平台和数据的整合。如何利用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应用,将其价值更多的呈现给公众,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挖掘海量数据,企业的决策、运行会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失误更少,效率更高;而对于政府,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危机应对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智慧政府。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大概有50万个摄像头,每天产生3个PB以上的数据,北京有公交一卡通每天大概在北京市产生4千万条的刷卡记录,记录了人们的出行情况,如此庞大的数据量为北京解决交通问题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通过对交通数据的挖掘可以制定更加合理化的交通路径的规划。第二个层面是在PaaS层建立面向公众服务的应用和开发平台,并围绕其形成云计算产业链开发各类云应用。在这一领域,浪潮推出了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政府公众服务平台,并积极组织云联盟,携手合作伙伴,完善并丰富行业云解决方案,共同开发应用,并按照行业、产品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组建战略联盟。目前,围绕这一平台,浪潮自己研发或联合合作伙伴开发了阳光政务云、健康云、食品安全云、媒体云等十几个行业的智慧应用。

  第三,由工作人员为核心转向公众为核心。构建智慧城市另一发展趋势就是提供面向公众的服务平台,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全面整合政府和社会相关的信息资源,构建一体化、协同化、智能化的公众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公众能够随时、随地,在任何智能设备上更加个性化的获取数字化的信息与服务,同时也使得政府有机会通过互联网来改变服务于公众的方式,为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更高的生活品质和低成本的创新平台。

  借云发力 浪潮智慧城市建设扬帆启航

  浪潮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具有IaaS、PaaS、SaaS三个层面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的云计算领导厂商,凭借浪潮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云操作系统、信息安全技术为客户打造领先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基于浪潮企业、行业、政务信息化软件、终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支撑智慧政府、企业云、垂直行业云建设,并可提供以云服务器、云端数据中心、云容灾、大数据等产品为代表的在线服务模式;以咨询、集成、运维为主的云计算项目服务模式。浪潮在云计算中心建设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已经与全国25个省市和10余个行业签订了云计算战略合作协议。

  电子政务、平安城市、应急指挥、智慧教育、智能社区都将建设在这个平台上,并重点面向政务办理、旅游住宿、教育培训、公众安全、交通出行、社区家庭、消费娱乐、医疗健康等业务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本地化、全面的在线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IBM:提升企业用户云服务需要社会..
下一篇如何构建可扩展IaaS云网络基础设..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