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重庆云计算产业布局初步成型 勾勒万亿产业蓝图
2013-01-05 10:09:26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
关键词:云计算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网络通信中国网(voipchina.cn)1月5日消息,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重庆已走在探索的路上。

  在重庆庞大的云产业中,微软服务云平台是第一个实实在在落地的云服务项目,目前有近百家企业获益。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使用该平台的企业,平均可节约50万元左右的信息化建设经费。

  微软服务云平台只是我市发展云产业的一个缩影。来自市经信委的消息称,我市将打造“1+2+10”的云基地格局,到2015年,基地累计产值将超过1万亿。

  现状

  云计算产业布局初步成型

  12月26日,重庆经开区重庆昊晟玻璃晶品股份有限公司一名业务员,正在微软企业服务业平台上处理一张外地订单。“以前公司必须自建信息化平台,现在只需使用公共云平台就可以开展业务,成本大幅下降。”该公司副董事长王旭光说。

  在经开区,近百家企业已享受到微软企业服务云平台带来的便捷;在两江新区云计算产业园,数十万台服务器正在有序运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项目正在入驻。2011年初启动“云端计划”,短短两年时间,重庆云计算产业布局已初步成型。

  来自重庆市经信委的消息显示,规划上百万台服务器的云计算实验区,在重庆两江新区启动建设后,新加坡PACNET、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项目、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内的三大运营商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等顺利入驻。

  近期,新加坡太平洋电信、国富瑞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也将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从而形成50万台服务器的运营规模。同时,还有近百个项目正在洽谈当中。

  目标

  2015年累计产值将超万亿

  “云端计划”提出,重庆的“云计算”产业包括在岸数据处理、离岸数据处理以及与“云计算”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2015年将布局100万台服务器。

  日前,我市拟定了云计算产业区域布局指导意见草案。草案显示,我市将打造“1+2+10”的云基地格局,到2015年,基地累计产值将超过1万亿。其中,“1”是指两江新区水土云计算数据处理产业基地;“2”是指西永综保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两大云端设备制造基地;“10”是指九龙坡区、北部新区、渝中区、南岸区、大渡口区、江津区、巴南区、合川区、永川区、涪陵区十大云计算应用研发及服务外包产业基地。

  机遇

  产业方兴未艾

  企业迎转型契机

  重庆云计算产业方兴未艾,让更多企业看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重庆云计算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金蝶软件重庆总经理罗军告诉记者:“重庆云计算产业发展不仅是机遇,也是企业转型的契机,金蝶今年的战略重点和方向就是云计算,主要是云管理软件的研发。”

  用友软件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说:“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使云计算正在越来越多地从个人消费市场走向企业应用,目前用友正在分两个层次推进软件的云化,针对大企业私有云的服务以及针对小微企业公有云的服务。”

  不过,重庆云计算产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挑战。“对中小企业而言,挑战主要在意识上,敢不敢使用‘公有云’;对建设‘私有云’的大型企业而言,挑战在于云计算的应用能否实现业务的全覆盖。”罗军表示,目前,重庆云计算发展已经走在了许多城市前面,但云计算是一个系统的产业,涉及数据处理、终端制造、应用研发、服务外包、资金结算等,因此政府在云产业布局时应注意整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举措

  将设门槛

  10基地差别发展

  如何实现科学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我市已在未雨绸缪。

  按照规划,10个基地各自将肩负不同的功能,实行差别化、互补性发展,避免区域间同质化恶性竞争,实现分工协作。同时,依托各区县及园区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特色资源等比较优势,培育发展各具特色、分工明确、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另外,重庆发展云计算,将利用已建楼宇、机房、网络通道、能源、配套基础设施等存量资源,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形成“错落有致”的云计算布局,我市将设定准入门槛。主要是各区县及园区结合实际条件合理设定,适当提高投资强度、科技含量、经济效益、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测评标准,限制低水平传统劳动密集型项目进入。

(本站整理,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敬请注明来源:“网络通信中国网”,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SAP计划在中国投资20亿美元 以云..
下一篇云计算应用于军事后勤领域 保障信..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