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天下大势 运营商在云计算时代的转型机遇
2013-03-05 17:59:30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作者:【
关键词:云计算
 
运营商也面对着巨大的机遇:超宽带、超高速网络的快速发展,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云计算涉及的多种技术十数年来的发展正在推动IT的新一轮变革。

  运营商也面对着巨大的机遇:超宽带、超高速网络的快速发展,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云计算涉及的多种技术十数年来的发展正在推动IT的新一轮变革。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引领变革,充分利用己建成的系统优势,引入符合行业需求的全新架构,避免传统架构带来的系统孤立、资源利用率低、业务响应能力缓慢、高Opex的运营模式,是所有运营商面对的课题。

  IT的基础是数据中心,IT新一轮的变革首先应从基础开始。数据中心及其发展历史是仅60余年的IT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它经历了从集中主机到分散运算,并再次集中的过程。从大型机到部署于大量数据机房的中小型服务器,机房建设的理念在发展的里程中也更加成熟和理性,不断的超越原来“机房”的范畴,内涵和架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演进为数据中心。

  因此,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建设留下了不同阶段的技术、架构、认知特点。例如某全球知名运营商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基于不同阶段的技术能力及业务需求,建设了超过85个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机房),超过5000台、多种规格的服务器,超过4000种平均应用4.5年以上的服务器(其中过60多种应用超过20年,250多种应用超过10年),10多种异构数据库、超过35种编程语言及多种不同操作系统。

  多元异构的IT数据中心服务既支持了运营商不同阶段的业务和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管理、升级、维护、运营成本并迟滞了后续的快速发展。运营商不得不投入庞大的人力资源以维持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及其业务,同时进行小心翼翼地迁移、升级、合并、替代;随着具备强大创新能力、全新技术体系和商业运作模式却无历史负担的新一代互联网运营商的出现,传统电信运营商面对的巨大的挑战。

  如果不能将积累多年的软、硬件、人力等各种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全面掌控、充分利用,解决己有的问题并主动迎接新的挑战,传统运营商将难以从自身的沉淀中获取竞争优势,整体而言,将从原来的只有生活压力转变为面临生存危机。

  受益于新技术的支撑,我们可以将运营商多年来分布于全球的微、中、宏等不同规格、特点的数据中心用全新的技术和架构整合形成逻辑上的统一的“一个”内部充分协调、对外统一呈现、智能、自动化的全新数据中心,它既能充分利用运营商沉淀的能力,同时也和过去的任何数据中心都截然不同—-我们叫它DC2(Distributed Cloud Data Center)。

  华为新一代数据中心DC2

  基于在ICT领域的长期积累,华为能够深入理解运营商数据中心面临的主要挑战和迫切需求;同时基于对行业趋势、技术发展的全面分析,华为首创了分布式云数据中心DC2(Distributed Cloud Data Center)以支持运营商的转型,应对行业竞争。

  DC2端到端解决方案,将传统的分散、分层、异构的传统数据中心架构,改造为全扁平式、点到点全互联、统一资源管理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架构。DC2数据中心架构,可以将不同地域、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多达10万个虚拟设备通过逻辑集中,统一管理、统一呈现、统一运营,从而充分利用运营商己有资源,支撑运营商ICT服务能力高速发展。

 

  从管理调度视角看,数据中心的节点是完全对等的关系,节点内所有的软、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被混合虚拟化为(兼容物理和虚拟资源)一个统一的“逻辑资源池”,全局拉通来进行管理调度,实现业务和逻辑资源池无关性,以快速地响应业务变革;由DC2的管理和调度软件根据预定义的策略智能化(智能监控网络、计算、存储资源状态及客户需求、重要度、紧急度等)调度各类在线业务实现跨数据中心负载均衡,近距双活容灾、远距异地备份等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标,需要通过华为两大DC2核心系统将跨多个地理站点的“微数据中心”或者 “宏数据中心”构筑成一个大一统的DC2数据中心:

  基于OpenStack的华为CLOUD OS云数据中心调度引擎

  华为的CloudOS在OpenStack的基础上扩展电信运营商建设IT基础设施及业务平台所需要的特性。CloudOS保持了OpenStack的开放与兼容性,支持第3方厂商的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物理硬件,也支持第3方的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和安全虚拟化产品。在云服务层面,在OpenStack的基础上提供备份与容灾、热迁移、跨数据中心的资源调度、电信云定制化扩展、业务弹性调度、智能管道调度、分布式引擎、物理资源池等扩展服务。

  CloudOS可以挂接在企业的OpenStack云总线上,数据中心旧有基础设施的改造也可以通过OpenStack的标准接口挂载在总线上,新采购的IT基础实施只要满足OpenStack的标准接口,都可以通过OpenStack总线管理和运营起来,因此解决了Vendor-Lock-In的问题,同时带来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大幅度的变革。

  兼容异构体系的华为 ManageOne统一运营运维管理支撑平台

  ManageOne的核心优势是“简化管理”、“敏捷运营”、“绿色节能”。实现对跨多个云数据中心节点的所有资源,在其全生命周期内的全方位的管理功能(包括统一管理与维护、云与非云统一管理、异构虚拟化平台、自动化发现与配置、管理软件安装部署、资源发放与回收,业务应用软件部署、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监控、告警故障、产品灵活定义、业务快速发放等)。

  DC2独特价值

  华为DC2以提升ROI、降低TCO、保障SLA等运营商核心关注的需求为目标,有效地解决了长久困扰运营商的如何既能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同时紧跟行业趋势,引入创新机制的问题。引入DC2体系,能帮助运营商:

  以管理效率为核心的分布式架构、提升ROI

  DC2既直面历史:充分兼容异构系统,支持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的统一管理,使原有数据中心资源能充分利用,以节省当前投资;又面向未来:立足于能大规模Scale-Out的架构,支持长远发展,最大可支持到十万节点;同时采用集中大容量+分布式小容量模式、物理分布化与逻辑集中化方法将多个数据中心整合成统一的DC2,提升管理效率,人工干预最小化。

  以用户为中心服务,保障SLA

  DC2强调用户体验,通过“漫游”(智能迁移)用户感知的业务应用和系统自动就近接入模式,实现用户业务体验最优化;通过全网统一运营管理和服务自动化、与网络管道拉通的端到端QoS保障提供稳定服务;凭借热数据与冷数据的分离部署模式和独立于业务应用的容灾系统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及可持续性。

  以最优化的资源调度和部署为目标、降低TCO

  DC2整合分散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和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类型的虚拟资源共构筑为统一的逻辑的云资源池、实现资源复用率最大化;同时,通过业务合理部署、智能化的统一资源请求路由、跨数据中心节点的SDN流量工程与调度能力,实现数据中心能效比最优化;并能支撑灵活高效的资源管理,例如支持通过Hosting模式直接发布业务,和VDC、PDC等方式间接提供服务。

  演进建议

  DC2数据中心的发展应基于运营商现有资源及能力,同时考虑到数据中心相关技术的发展及成熟度,也无法一蹴而就,我们可以分三个阶段演进到完整的DC2目标架构:

  第一步:引入DC2理念,打破孤岛

  在数据中心内推广计算虚拟化技术、部署云计算OS,引入数据中心管理工具在计算虚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也进行虚拟化,将各类物理及虚拟化基础设施、软硬件资源、人力资源统一看作资源池进行管理及应用,ManageOne,实现资源重用,整合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

  第二步:统一管理、实现全方位资源池化

  对单一分布式数据中心节点内的混合云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运维;对逻辑资源提供统一管控,包括异构物理硬件的统一管控及异构虚拟化实现;

  第三步:服务自动化

  大一统的虚拟化的数据中心已经就绪,实现自动化服务管理,同时能够分权分域、高效治理,提供E2E的SLA服务;跨数据中心的网络管道也具备了智能调度的能力、支持智能管道的弹性调度,实现跨分布式云数据中心节点的统一资源调度,完全具备分布式云数据中心的所有能力。

  结语﹒分久必合

  新经济环境对业务的冲击,带来了对IT支撑系统的更高要求:融合运营商传统数据中心、引入创新的技术能力、为己有业务保驾护航、拓展新的机遇。这正是华为新一代数据中心DC2的目标。

  中国的经典名著中对事物发展规律有这样的描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内在的迫切需求、外在行业趋势和机遇、网络计算技术的成熟度推动运营商的IT业务到了新转型的拐点,华为DC2应时而生,响应“天下大势”,一直以来分离的数据中心终于等到了“合”的时机。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拥抱云计算 上海电信启IDC业务变..
下一篇Gartner:全球公有云市场达1310亿..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