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大数据催生颠覆式创新
2013-05-08 17:24:29 来源:CIO时代网 作者:【
关键词:云计算 大数据
 
三年前,云计算对许多人来说还是新鲜和深奥的概念;而今,云已是触手可及。个人用户将文档、照片、视频、游戏存档记录上传至云中永久保存,企业客户根据自身需求......

  iOS、Android和Windows的“移动三国”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

  当前,苹果、Google、微软都在设法强化自身的生态系统,比如,微软最近几个月,已陆续宣布了Windows8、WindowsPhone8等一系列新终端平台。

  触摸技术及人机交互,让数以百亿计的新机器与传统的IT设备和网络连接到一起,大数据与云的结合,正为科技和商业生态带来巨大影响。云服务和彼此连接的人群与海量设备,将发展出反映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关系的社会化网络,并诞生出消弭真实与虚拟界限、更加人性化、交互更自然的商务和社交平台。

  三大平台里,云是前提,是基础。

  三年前,云计算对许多人来说还是新鲜和深奥的概念;而今,云已是触手可及。个人用户将文档、照片、视频、游戏存档记录上传至云中永久保存,企业客户根据自身需求,可以搭建自己的私有云,或托管、或租用公有云上的IT资源与服务,这些都已不是新鲜事。

  我们看到,将现实社会关系数字化、网络化、商业化的尝试早已开始,但迄今为止,现实世界数字化的程度还不够,真正超越国别、种族和文化壁垒的社会化网络的平台仍未建成,这是中国IT产业的一个重大机遇。

  无论是云计算本身、或是智能终端,还是凌驾于云和端之上的,基于社会化网络的平台和应用,都会让数以百亿计的机器、企业、个人随时随地都在获取和产生新的数据,计算设备硬件性能进化的速度早已赶不上数据增长的速度,并且这一问题会日渐严峻——这样的背景下,只有云才能解决“赋予数据以更大价值”的问题。这也就引出了最近产业和社会都非常关注的“大数据”话题。

  和云计算一样,业界对达到怎样的数量级才算大数据并无定论,在很多行业的应用场景里,数据集本身的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是否完整才最重要。

  IT业界所指的数据,诞生不过60多年。而一直到PC普及到千家万户之前,由于存储、计算和分析工具的技术和成本限制,许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值得记录的信号,并未形成数据。

  进入Web2.0时代,智能设备用户不单单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还成为了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这个阶段,不仅是数据量开始了爆炸式增长,数据种类也开始变得繁多。

  如今,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电网络,人和人、人和各种机器、机器和机器之间的连接无处不在。用户想驾车去吃饭,先用地图应用查询餐厅的位置、预计行车路线的拥堵情况、停车场信息甚至是其他用户对餐厅的评论。吃饭的过程中,他会用手机拍摄食物的照片,编辑简短的评论,发布到微博上,还可以用LBS应用查找在同一间餐厅吃饭的人,看有没有好友在附近……

  通俗地说,就是将信号转化为数据,将数据分析为信息,将信息提炼为知识,以知识促成决策和行动。归根到底,大数据的最终意义在于获得洞察力和价值。

  大数据意味着激动人心的业务与服务创新机会。零售连锁企业、电商业巨头都已在大数据挖掘与营销创新方面有着很多的成功案例,它们都是商业嗅觉极其敏锐、敢于投资未来的公司,也会因此获得丰厚的回报。

  最近几年,我们还看到一些明星初创公司,人员规模只在数十人,但对某个行业拥有深厚知识,并通过整合云和大数据的技术,快速解决共性需求和痛点。在未来数年,这样的“小而精”、“快而准”企业会越来越多,并做出有可能改变世界的颠覆性产品。任何一家有雄心、渴望获取洞察力的企业,都应及早制定大数据战略和方案。否则,所有的机会将被“数据鸿沟”所延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云计算 仍占未来BI发展趋势重头
下一篇云计算最大的用户来源于物联网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