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国内云计算企业逐渐分化 向两种方向发展
2013-09-09 15:58:05 来源:中国IT新媒体 作者:【
关键词:云计算 服务
 
目前国内的云计算产业规模大概在1100亿左右,而6月的中国云计算大会后,业内普遍认为这一规模在2015年可以达到7500亿元至1万亿元左右。

  目前国内的云计算产业规模大概在1100亿左右,而6月的中国云计算大会后,业内普遍认为这一规模在2015年可以达到7500亿元至1万亿元左右。对大数据处理的需求必然会促进云计算的发展,而且云计算目前的产业链尚不完整——需要长期投入资金、人力,但利润水平却相对较低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获得的收入还占据产业链大头,真正赚钱的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还没有真正成型,所以云计算产业的未来潜力巨大。

  云计算在最初出现时,意图是“将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这一出发点决定了云计算必定是一个握有大量资源的企业才玩儿得转的游戏。发展至今,云计算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供给计算能力,更是一个包含了基础设施、运算平台乃至整套管理、软件解决方案的巨大体系。

  由于IaaS在产业中的基础地位和现阶段的重要性,国内云计算业务比较领先的企业也多从IaaS切入,这其中既有互联网原生企业,也有IT/ICT企业及电信运营商。虽然大家都在做云计算,却因为企业性质不同导致切入口不同:

  由于IaaS的基础设备可以看做CT和IT融合的某种延伸,所以实际上ICT企业更具天然优势,比如正在向ICT转型的华为,或者是今年刚和微软合作了的世纪互联;而原生的互联网公司,更多的是将眼光着眼于发展PaaS和SaaS服务。

  虽然都是做云计算,但是ICT企业和原生互联网公司逐渐分化出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和方向,形成了两股不同的力量。

  原生互联网企业—IaaS是基础,但想得更多往上走,去做PaaS和SaaS

  盛大

  盛大算是做国内云计算比较早的企业,业务包括了云主机租赁、云存储、数据库、云监控等主流IaaS服务。不过2012年盛大云部分磁盘出现物理损坏事件使盛大云的安全问题饱受质疑。随后盛大云开始了“由外至内”的转变,比如重点支持盛大自身的主营业务,特别是对于酷6视频的支持。目前盛大云主打的是“视频托管”云服务。

  阿里

  阿里也是国内进入这一行业很早的企业。本身阿里有自己的云主机,作为国内顶级互联网公司,在管理基础设施方面也有运营经验,BGP宽带牌照和价格优势更是阿里云吸引客户的关键。而2009年和主做IaaS的万网合并后,在基础设施方面更是如虎添翼,目前阿里云在原生互联网企业里应该算是做的最扎实的。

  不过阿里本身从战略意向以及业务长项来说,还是偏重于做平台,做软件服务。IaaS服务太基础、成规模前利润低,又需要大量、持久的投资。万网的IaaS 虽有优势,但劣势在于对大、中型客户的吸附能力不足。今年1月阿里云和万网云正式合并成为阿里云,但阿里集团是否会在IaaS上做大力、持续投入还有疑问。

  腾讯

  腾讯是云计算的后进生,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在理:对于一个产业,在腾讯进入前都不要谈到底有没有饱和。腾讯云虽然提供的是PaaS和IaaS融合的服务,提供虚拟机租赁和CBS存储、BGP网络等,但显然更加倚重PaaS业务,主打通过web引擎为中小开发者提供应用开发平台,且该平台和腾讯自身的业务衔接紧密,目标直指阿里云。

  此外,百度也开始提供IaaS服务,但用户群同样主要针对中小开发者,在产品上也更依赖自身的平台。

  ICT企业—主要面向大客户,沉淀下来做好IaaS

  前面提到过,由于云计算是IT和CT业务交叉的延伸,所以ICT企业进入云计算领域基本上属于水到渠成。ICT企业的特性使他们缺乏互联网原生企业的灵活性,在面对无数单独的用户时反应总是慢一拍;然而,对渠道、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的全掌控却让他们在面对大企业客户时优势尽显。

  Azure-世纪互联

  世纪互联进入IaaS云计算领域比阿里和盛大还要早,之前也做过不少尝试,比如旗下做云计算的独立公司“云快线”,但最终因为势单“利”薄而终止服务。今年初,世纪互联和微软携手,成为微软Azure“曲线降落”中国的合作方,业务涉及IaaS,PaaS和SaaS三个层面。而世纪互联在合作中主要承担资质、场地和运维的基础工作,微软主要负责PaaS运营,可以说这次合作算是对双方各取所长。

  不过,由于云计算数据的特殊性,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一直障碍重重。微软也是靠着和世纪互联的合作才能落地,Azure-世纪互联在业务发展方面是否会遇到隐形天花板还不得而知,不过目前其首批用户已经包含了金蝶软件、观致汽车、人人网、PPTV、蓝汛通信等和中国电子学会等企业。

  华为

  华为算是大企业云计算领域里异军突起的一家。基础设施方面,华为有自己做的硬件,技术方面与Intel、IBM、惠普、戴尔、微软等都有合作。销售渠道则直指大型政企、电信商以及农、工、矿、电力等向着“大数据时代”转型的传统行业。从华为HCC2013大会上也看得出,找来央视,上海市政府来站台,基本上华为选择的是一条走强渠道优势的IaaS道路,或许也涉及一些PaaS,但是软件服务的部分并非华为所长、所想,而是交给SAP等合作伙伴去处理。

  从这个角度上说,华为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而且多家协作模式来经营云产业链,在灵活度和开放度方面要优于封闭的模式。

  除了上述企业外,其实国内的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在有意开发着自己的云服务。中移动的BigCloud、中电信的星云计划、中联通的互聊云等。只是或是投入不足,或是宣传不够,在云计算的IaaS领域还都没有能够形成气候。而以研发、创新见长的小云企业,比如西部数码和LinkCloud等,最大的问题在于Backup太过单薄,虽然灵活的计费方式和免申请试用等可以吸引到一部分客户,但是长期来看盈利和持续经营能力还是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或许用不了多久,云计算领域的分化就会更加明显。互联网企业慢慢转型去重点开发PaaS和SaaS服务;而ICT企业则沉淀下来,全面转型幕后,渗透到云计算最基础的层面去提供IaaS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西兰发布云计算规范2.0版
下一篇不同企业应用云计算应因地制宜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