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云计算当今时代的大展宏图
2013-10-08 09:47:04 来源:机房360 作者:【
关键词:云计算
 
时间新兴信息产业的 发展风起“云”涌。广东云计算领域早有布局,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产业集群悄然成型。
  时间新兴信息产业的 发展风起“云”涌。广东云计算领域早有布局,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产业集群悄然成型。今年6月,由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作为主要承建方的东莞教育云平台正式试 运行,只需一台电脑,东莞数万名教师、上百万学生和家长就可以轻松通过网络查询课程信息、召开远程会议,山区的孩子们更可以通过同步课堂和城区的孩子们一 样接受名师的指导……这种创新性教育服务的背后,正是东莞云计算技术自主创新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当时云计算在国内还没有被行业所接受,季统凯到广东省申报项目时,几乎没有专家能听得懂,项目评审自然得到的也是最低分。
  2008 年11月,中科院下属的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电院,云计算中心的前身)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投资2亿元建立起了全国首个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平台。对此,当时刚刚接任广电院院长的季统凯感慨良多,2005年成立的广电院是中科院和东莞市政府推行院地合作的成果,结合当时东莞以 制造业为主的现实,广电院最初的研究方向锁定在了工业制造机器人和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两个方面。
  但2008年初,季统凯看到 的一篇有关“云计算”的文章让其后广电院的发展方向出现了180度的调整。季统凯回忆道,当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云计算”领域已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亚 马逊、Google、IBM、微软先后投入巨资,抢占“云计算”市场,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看清了再做,就没有机会了。于是广电院就此成为了东莞云计算产 业推进的急先锋。
  事实上,当时云计算在国内还没有被行业所接受,季统凯到广东省申报项目时,几乎没有专家能听得懂,项目评审自然得到的也是最低分。但季统凯有着自己的坚持,在他看来,“云计算的市场年年在递增,这说明‘云计算’的美好时代已经到来,晚了,我们就追不上对手了。”
  因为这种坚持,2009年4月,季统凯所带领的40多人团队终于获得了时任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的肯定和支持,继而得到了了东莞市政府的资助,从而正式掀开了 东莞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序幕。2011年底,双方在北京正式签订了成立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的协议。根据协议,东莞市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区提供了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规划了中心建设用地56.25亩,用于建设云计算产业园区,十二五期间,从经费上给予云计算中心必要的发展资 助。2012年3月31日,东莞成功获批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东莞云计算应用产业)基地,成为继2010年拿下物联网产业及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两大基 地后,全省首个以“云计算”为主题的应用产业基地。
  “过去,中科院和地方合作大部分是一个所一个项目的单干,但在云计算中心,中科 院汇聚了多个研究所的资源,集中了几乎所有相关的专家资源,准备集中力量干大事。”据季统凯将介绍,目前在东莞松山湖,中科院已经集结起了计算所、电子 所、声学所、遥感所、自动化所、软件所、网络中心、广东省自动化所等八家云计算相关研究院所的高端人才队伍。云计算中兴成立一年多来,已经推出了以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G-Cloud云操作系统为代表的云计算平台和上百个云应用,服务企业3300多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90亿元,间接经济效益56.68 亿元。
  不能把技术放在实验室
  云计算育成中心的全面建成,将有可能在未来3年内带动云计算服务行业产生超过500亿年产值,技术研发固然重要,但应用推动产业化也同样备受重视,因为转型升级不能把技术放在实验室里,只有通过推动信息化技术转变成为应用成果,进而产业化,才能真正 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助推作用。东莞转型升级的需求强大,信息化发展的空间也同样巨大,但不少中小企业主对于信息化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于云计算应用的效 果心存疑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东莞云计算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东莞市政府设立了每年20亿元的“科技东莞”工程及产业转型升级专项 资金支持,支持以服务导向、应用为先的“东莞模式”云计算产业发展,并给予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尝试采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和服务。东莞政府自身在应用云计算技术 搭建电子政务、电子教育平台。2012年3月,东莞电子“政务云”的两个管理中心开始在试运行,共投入6万亿次计算能力。
  在东莞推进云应用产业化的过程中,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同样扮演了核心角色。目前,东莞近半的云计算服务与其相关,其与虎门港合作的港口物流项目、广电传媒集团的数字 媒体项目都是云计算领域的大型项目,它也承担了电子政务办、教育局等部门的云应用平台建设,以及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信息化服务的“行业云”建设。而根据规划,云计算育成中心的全面建成,将有可能在未来3年内带动云计算服务行业产生超过500亿年产值。
  要保持理性心态
  云计算中心要做的是就是利用目前的窗口期提前卡位,借助自身的人才、技术优势快速形成核心价值,并推动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相关的应用创新。
除了本身的产业化能力之外,云计算育成中心在过去一年多的发展中,相关的引领作用、聚集和辐射效应也开始呈现,未来5年,松山湖还有望孵化并引进云计算企业100家以上,并设立云计算研究机构,服务企业1万家以上。
即使如此,目前国内云计算市场白热化的竞争仍然让季统凯不敢大意。“严格来说,目前国内云计算发展还处在技术储备和概念推广的阶段,大规模产业化还需要假以 时日。”季统凯表示,面对这种情况,政府不仅应该投入更大的资源扶持自主创新,也要保持理性心态,不能过于“急功近利”,并且还要在法律、法规上对知识产 权给予更多保护,营造更健康的产业份额。
  “虽然现在还有些人对云计算不看好,但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云计算肯定是会迎来大爆发的,云 计算中心要做的就是利用目前的窗口期提前卡位,借助自身的人才、技术优势快速形成核心价值,并推动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相关的应用创新。”季统凯称, 云计算中心已经确定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那就是到2015年在东莞实现200亿元的产业拉动,并在全国带动超过1000亿元的云计算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数据与云计算 CIO如何抉择?
下一篇大港油田在2013华为云计算大会分..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