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中移动发布大云2.5版本:云平台加速渗透关键业务
2013-12-10 10:24:20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作者:【
关键词:中移动 大云2.5 云平台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电信业由传统语音服务向数据服务转型,电信运营商纷纷提出向多媒体、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目标。云计算的发展,又导致电信运营商业务提供模式发生又一次新变革。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电信业由传统语音服务向数据服务转型,电信运营商纷纷提出向多媒体、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目标。云计算的发展,又导致电信运营商业务提供模式发生又一次新变革。现阶段如何部署和运用云计算成电信运营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移动早在提出“从移动通信专家向移动信息专家转型”战略时,已预见到云计算在未来信息服务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从2007年就启动了“大云”云计算研究和开发计划,同时,积极参与和推动相关标准化和产业化工作,并依托“大云”平台开展云计算领域的试验和试点。
  据C114了解,“大云”项目是中国移动为打造高性能、低成本的信息处理平台,以满足IT支撑系统、移动互联网应用等需求的超前研究和系统开发项目,现已被列为中国移动集团战略性的重大项目。在中国移动研究院的牵头带动下,大云已从最初的0.5版本发展到2.5版本,实现从私有云向混合云性质转变;系统容量也从小规模试点撰写了规模化商用;而在应用方面,也从原来的边缘性业务渗透到了关键核心业务中。
  大云成长:从0.5到2.5
  早在2007年,中国移动研究院就开始用闲置的15台PC服务器,基于开源软件搭建了海量数据处理试验平台,并成功运行搜索引擎软件。2008年底,又进一步建设了256台PC服务器、1000个CPUCore、256T存储组成的“大云”试验平台,结合现网数据挖掘、用户行为分析等需求进行了应用试点。
  2009年,中国移动研究院正式对外公布了正在研发和试验的平台“BigCloud——大云”, 并于9月发布了大云0.5版本,供内部试用。同年12月,中国移动对大云平台进行了新一轮扩容,达到1000台PC服务器、5000个CPUCore、3000TB的存储规模。
  2010年,中国移动研究院又将大云版本进行升级,推出大云1.0版本,同时发布了基于大云1.0的五种产品,包括大云数据挖掘系统(BC-PDM)、海量结构化存储(Hugetable)、大云弹性计算系统(BC-EC)、大云弹性存储(BC-NAS)和大云并行计算系统(BC-MapReduce)。
  2011年,中国移动研究院将大云由私有云转变为公有云,发布大云1.5版本,进一步补充、完善了1.0版本IaaS产品线和分析型PaaS产品线,分别增加了弹性块存储以及商务智能平台功能。
  为将大云产品推向规模商用,2012年中国移动研究院又推出了大云2.0版本,在优化上上一版本同时,增加了在线交易类产品,包括分布式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分布式键值数据库以及增加了图分析平台,还发布了大云开发者社区。而在2013年,针对现网需求,又对2.0版本进一步完善,发布了大云2.5版本。
  新版的新面貌
  相比大云2.0的产品体系,据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云计算系统部总经理孙少陵介绍,大云2.5对原有产品进行了深入的优化,主要包括功能完善、性能优化、易用性优化和管理性优化,功能完善、性能优化主要表现在弹性块存储(EBS)和分布式关系数据库(BC-RDB)以及基于并行机制的商务智能系统BI-PaaS。
  在易用性优化上,孙少陵表示,大云2.5产品是按照运营商电信级要求进行不断优化和测试的,消除了所有的单点故障,大幅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而在提高数据可靠性上,数据库产品都可保证数据不丢失。在IT能力服务化方面,充分考虑产品在云计算平台的部署能力。
  在管理性优化上,孙少陵表示,大云2.5在接口方面,支持业界主流标准、国家标准和中国移动自身企业标准,可与目前的运营管理和资源池管理系统进行标准化集成。同时在管理接口方面,全面支持了SNMP、SOAP、REST、4A、BOMC等管理标准和规范。
  另外,中国移动研究院还在积极探索基于大云2.5自主研发产品的一个开源模式。孙少陵指出,通过开源方式,让业界共同来开发软件产品,以快速实现对最终服务的交付。为此,中国移动还建立了大云开源联盟,“目前,中国移动在大云实验室已搭建了一个开源站点,且把国际上最主要的开源网站系统作为中国移动进场站点,同时在两个站点进行系统开源。”
  应用落地:渗透至关键业务
  通过优化和生态建设,大云2.5版本的产品成熟度不断提高,应用更加丰富。孙少陵表示,截至目前,大云产品部署的规模已经超过3000台PC服务器,存储的能量已经超过17PB。另外,最重大的突破是中国移动核心业务在大云上得以支撑和落地,以中国移动南方基地公众服务云和江西移动BOSS系统为典型应用。
  据中国移动南方基地总经理林涌双介绍,从2011年就开始发展公众服务云,现公众服务云已成功部署了大云的BC-E、BC-oNest,还将考虑引入BC-EBS等更多大云产品,进一步丰富系统架构核心组件和功能,加强全面支撑产品的能力发展。
  目前,公众服务云利用大云产品已初见成效。林涌双指出,公众服务云完成了一期建设并通过验收,还开展了试商用,明年会在全国进行规模的推广。以大云为核心,支撑了29家体验客户的业务开展,顺利开通并管理云主机378台,对象存储达54.2 TB,在资源开通、变更、调度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自动化管理手段。同时,公众云应用得到持续优化。“在降本增效、价值提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按需定制开发、持续优化方面,大云发挥了其显着优势。”
  另外,大云产品的特性还在江西移动BOSS系统上落地体现。据中国移动江西公司业务支撑系统部黄震介绍,江西移动主要运用大云的BC-RDB和BC-ETL,BC-RDB运用在在BOSS的综合查询库进行试点改造以及终端进销存的管理系统,BC-ETL主要运用于转换应用试点改造。两者在投资、节约、性能提升方面有非常好效果。
  黄震指出,目前,使用BC-RDB,系统存储数据量已达30TB,另外预计接入网店数量大概达1.5万,并发数达1500人,相对较高,在营业工单历史查询压力测试中,BC-RDB比传统系统性能提升2倍以上,而使用BC-ETL,日调度提升水平达3倍以上,月调度提升水平达到5倍以上。BC-RDB和BC-ETL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连续性、准确性都得到有效验证。“通过大云,可避免软件厂商技术垄断风险,而且在运维方面,实现了从依靠外包到核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优化网络基础设施的五大技巧
下一篇IBM宣布在华盛顿成立联邦云计算创..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