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SaaS的五个应用误区与云计算解药
2014-02-24 17:51:35 来源:论坛 作者:【
关键词:SaaS 云计算
 
提起云计算,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士会产生两种感觉:一种感觉是虚,认为云计算远没有脱离概念期,云应用少之又少;第二种感觉就是贵,许多厂商会贴上云标签推销他们昂贵的产品。
  提起云计算,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士会产生两种感觉:一种感觉是虚,认为云计算远没有脱离概念期,云应用少之又少;第二种感觉就是贵,许多厂商会贴上云标签推销他们昂贵的产品。但当这些管理者们遇到 SaaS 软件时, SaaS 软件既实用又价廉的特点,就会开始提醒企业的管理人士去重新认识云计算的另一个本质:均贫富。
 
  而对 SaaS 软件本身而言,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应用日趋丰富多样,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也许,在这场变革之后, SaaS 才会开始发挥出它的全部潜力。 2012 年 11 月 9 日揭开大幕的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 SaaS 厂商的亮相,将会把企业管理者的视线引到新的角度,给予新的发现。
 
  均贫富的云计算
 
  当今整个人类已经存储了 295EB 容量的信息,如果我们让每个企业都保存一堆硬盘,需要有一台甚至几台装着一大堆需要不断增减或者更新的软件的电脑,来处理这些信息。那么没有足够财力购买 IT 基础设施的中小企业和边远地区的企业,与大型和发达地区的企业,就形成了事实上的数字鸿沟。
 
  所幸的是,云计算给出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解决思路:将这些信息通过如自来水系统、电力系统一般的系统传输出来,供用户如水、电一般使用。这种思路使数字鸿沟有了被打破的可能性,而事实上,这既是云计算的思路,也是 SaaS 软件最初的设计思路。也正是因为 SaaS 软件打破了现存的数字鸿沟,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接纳,权威机构预测 2012 年管理型 SaaS 市场规模将达到 100 亿元左右。
 
  但是在 SaaS 软件和云计算相遇以前,双方的日子都不好过。原因在于相比传统软件, SaaS 软件存在着太多不确定性,没有多少 IT 巨头愿意为它的成长铺平道路。反过来,云计算虽然受到了业界太多的概念上的追捧,但在初期却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云应用。这样,当 SaaS 软件初遇云计算时,它就因设计思路贴近云计算,而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云应用的急先锋,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次飞跃式发展。
 
  SaaS 的五个应用误区与云计算解药
 
  SaaS 软件大致可以分为工具型 SaaS 软件和管理型 SaaS 软件。其中,以网游、搜索为代表的工具型 SaaS 软件一路做来顺风顺水,但管理型 SaaS 软件因为用户存在的使用误区,尽管被某些业界专家认为是管理软件的未来,但其潜力却远没有发挥出来。
 
  粗略算来,用户对 SaaS 软件的使用或者说印象误区,可以归结于安全性、普及性、集成性、跨界性、移动性五个方面。只有解决好用户面临的使用难题, SaaS 软件也才能真正进入自己的应用爆发期。
 
  在国外,由于亚马逊等云计算服务商的支撑,众多大型企业都已开始应用基于 SaaS 的软件服务。但在中国,由于缺少完善的云计算服务商, SaaS 的进程远远落后。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云计算平台的成熟,可能使得 SaaS 软件进入自己的第二春。
 
  事实上,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云计算平台,应对用户的 SaaS 软件使用误区,已经开出了自己的对症药方。但由于之前的云应用大多散落在各个领域用户的视线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认知。而在 11 月 9 日召开的 2012 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这些解决方案将集体打包亮相,各个领域的用户会忽然发现,他们在共同使用一个强大的云计算平台。而这种集体认知形成的品牌效应,将会使得之前 SaaS 的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安全性,技术和心理的双重因素
 
  在 SaaS 模式下,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这种方式消除了企业购买、构建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需要,但由于用户对对方的服务看不到摸不着,所以这种托管的方式让企业心里不踏实,这样,对于 SaaS 软件的安全质疑自然就随之产生了。
 
  系统安全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基于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的云服务器,在无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下,云服务器数据可靠性可达 99.999% ,同样由于使用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原因,单份数据损坏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再加上自带防火墙,底层的云平台已为 SaaS 软件的安全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使用中,阿里云部署云计算,形成了北京、杭州等多个跨城市节点、 BGP 骨干网络互联的公有云架构,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用户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资源受限、网络访问不畅、网络或服务器存在单点故障等问题。
 
  对于安全性,在实际技术满足要求之后,更将会因为阿里云计算平台的亮相,而相互增强用户的信任,消除原先认知上不信任的误区。
 
  云计算给 SaaS 开辟新领域
 
  而在普及性方面,令 SaaS 软件提供商想不到的是,很多中小企业主甚至根本不会上网,这给了 SaaS 这种网络应用当头一棒。而已经应用了 SaaS 软件的企业同样有烦恼,如果 SaaS 软件必须集成到企业客户的其他系统中,并和企业原有的业务系统以及桌面系统的进行集成,那么相关的开发工作会变得异常困难,甚至本身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集成性方面的麻烦也就出来了。
 
  面对 SaaS 软件的普及性,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回顾一下电子支付的发展之路,由于电子商务真正给用户带来了真金白银,而没有支付就没有商务。所以,电子支付是在不完善的条件下,由于业务的发展催化出来的。同样在云计算平台上,由业务催化的多个新领域,成为了 SaaS 的主阵地。
 
  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软件及服务提供商商派就把系统部署在了阿里云平台上。商派提供着 ShopEx 、 Ecshop 、分销王、店掌柜等傻瓜级建站工具,由于用户访问、数据存储和计算呈爆发式增长趋势,商派迫切需要与阿里云联手,在短期内快速增加大量 IT 资源来应对服务需求,与基于阿里云平台的各类云应用形成捆绑。类似于商派这样的服务商会带着业务快速增长的大批中小企业采用管理型 SaaS 软件,开辟了管理型 SaaS 应用的一大批新天地, SaaS 软件的普及性问题不攻而破。
 
  国产管理软件巨头用友软件则通过其全资子公司畅捷通,与阿里云计算平台合作,从 T3 系列软件开始,为成长型企业提供部门级管理软件服务。据悉,用友将会逐步的把所有产品线和 100 多万用户都逐步迁移到云平台之上。在统一的阿里云平台上,由于阿里云采用自主研发的“飞天”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拥有自己掌控代码的能力,可以轻易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数据标准,对各种需求变化提供快速应变的支持,大大降低这种大规模迁移的难度。
 
  随着用友这样的管理软件巨头与阿里云的合作,将带着众多企业用户把原有系统向云应用靠拢,集成性的技术问题和用户习惯都不再成为问题。
 
  数据将成为 SaaS 的创新动力
 
  在国外, SaaS 厂商的客户早已不再局限于中小企业,通用电器、通用汽车、思科、戴尔、诺基亚、时代华纳这样的大型企业都已开始应用基于 SaaS 的软件服务。但在中国国内,大型企业对 SaaS 软件却是不屑一顾的,原因无非在于需要投入成本改变软件系统的部署和使用方式,而缺少直观可见的效益。这给 SaaS 软件的跨界性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
 
  云计算用一种意想不到的全新力量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云计算的数据处理能力,为软件系统提供了创新的功能,并产生了实际效益。施耐德电气基于阿里云弹性计算服务( ECS )、开放结构化数据服务( OTS )、开放数据处理服务( ODPS ),开发远程能源管理系统 REM ,开辟了能源即服务( EaaS )的新型能源管理服务模式,达到降低客户初始投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施耐德电气该类业务的客户中不乏大型企业,标杆效应将会带动更多国内的大型企业开始关注 SaaS 的软件随选即用的应用方式,以数据挖掘和处理能力为优势的 SaaS 服务通常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SaaS 软件的跨界瓶颈也有望因此而打破。
 
  最后,在移动大潮的冲击之下, SaaS 软件还面临一个向无线移动端迁移的问题,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两个最前沿领域的交汇,面对海量数据收集和处理,将会遇到和解决一系列新的挑战,在 2012 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案例,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思维碰撞和启发,请对此有兴趣的企业管理者保持关注吧。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德国电信T-Systems为扩企业市场建..
下一篇现代企业中云计算漏洞威胁的识别..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