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甘肃:重点民生领域有望享受云服务
2015-03-20 10:32:37 来源:商报 作者:【
关键词:保税物流 我省 计算服务
 
未来的你将会拥有一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它可借助日趋发达的云存储技术,让你的电子诊疗信息(病历)可在全省多家医疗机构共享,不但省却了去多家医院重复检测的麻烦,还可量身定制健康服务……实现这个愿望不会太久!

  未来的你将会拥有一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它可借助日趋发达的云存储技术,让你的电子诊疗信息(病历)可在全省多家医疗机构共享,不但省却了去多家医院重复检测的麻烦,还可量身定制健康服务……实现这个愿望不会太久!

  依据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实施方案》,到2020年我省将建成统一的信息服务传输网络和公共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公共基础设施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为电子政务、医疗、教育、旅游、交通等民生领域提供云服务。届时,包括“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这一“健康云”服务在内的“教育云”“平安云”“商贸云”“政务云”等的服务内容,都将是政府提供云服务中的内容。

  重点民生领域推广低成本云服务

  我省将引进国内先进云计算技术,着力打造高科技、低成本、绿色节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支持兰州新区、白银、金昌云计算数据中心建成运行,充分利用能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数据中心在我省规划布局。同时,强化云计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融合应用,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广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的云服务。支持各类企业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加强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开发与利用,在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科学研究、交通运输等领域,创新大数据商业模式,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推广应用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省级社会公共服务管理综合平台,扩大网上办事服务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提高网上办事覆盖率。

  推动云计算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我省将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引导相关企业建设工业云平台,促进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推动云计算与物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建立跨区域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三级网络体系,支持重点企业建设物流交易服务平台,支持社区开设购物投递场所。依托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甘肃国际陆港,带动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全省及周边省市现代国际商贸物流业发展。依托甘肃外经贸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向西开放项目及贸易数据库,积极与中亚西亚国家开展电子商务合作,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加强移动互联网、遥感遥测、北斗导航、地理信息等技术的集成应用,重点在交通运输联程联运、城市共同配送、灾害防范与应急处置、家居智能管理、居家看护与健康管理、集中养老与远程医疗、智能建筑与智慧社区、室内外统一位置服务、旅游娱乐消费等领域创新服务模式。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云计算服务应用

  按照国家云计算服务市场准入制度,我省将支持符合条件的云计算服务企业申请相关业务经营资质,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云计算服务质量、可信度和网络安全等评估测评工作。对符合布局原则和能耗标准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支持其参加直供电试点,执行大工业电价。同时,在网络、市政配套等方面给予保障,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凡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公共基础网络和电子政务云资源租用等项目建设和服务,采用服务外包方式。健全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创业投资。引导各类担保机构加大对云计算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强化信贷支持、优化金融服务。我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云计算服务应用。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云计算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华云数据开放平台使用体验:大道..
下一篇Rackspace管理云帮助Tinder APP应..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