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阿里云与贵州相遇 为何成改革样本
2015-06-23 13:48:09 来源:百度百家 作者:【
关键词:阿里云 移动质量 GMV
 
前几天,习近平主席去贵州视察,对贵州搞大数据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确实有道理”,能为其他地方提供参照。就在他去之前几天,我跟朋友聊,习主席一定会去贵州,呵呵。

  前几天,习近平主席去贵州视察,对贵州搞大数据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确实有道理”,能为其他地方提供参照。就在他去之前几天,我跟朋友聊,习主席一定会去贵州,呵呵。因为过去一年那里声量之大,足以吸引当局最高领导站台,锦上添花之后,会成为样板工程。

  贵州过往一年动向,可称为一轮改革信号。不同于当年最高领导高调南巡讲话,改革始于沿海,此次由内陆省份引发,以看去不经意的互联网主题做推手,有望成为新样本。

  它一定会带来巨大的溢出效应,刺激产业、企业机会,包括可能引爆的投资板块。但我能感受到的是,第一波真正受益的企业,会是那些基础型信息化企业,尤其与贵州改革主题吻合最紧的互联网公司,当然是以阿里为核心的BAT们。

  这里就以阿里为例。说起来,贵州在信息化方面忽然大热,固然与该省富有前瞻性的规划有关,但若没有阿里云参与,可能不会那么快。贵州与阿里的互动,是现代政经、政企合作的成功样本。当然这里面一定有阿里商业化用意、庞大的企业战略在。可以说,阿里云正是抓住了贵州样本,获得了快速复制全国乃至全球的机会。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贵州样本的由来。

  2013年前,贵州在信息化领域还是波澜不惊,存在感并不深。2013年立马不一样。当年7月,贵州接连发布多个信息化文件,尤其公布了《贵州省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计划》。与其他省口号大于实质不一样,发布后,贵州立刻促成许多合作案:当年9月,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地;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落户;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开工建设等。

  2014年以来,贵州先后举办了“云上贵州”大数据国际年会、“云上贵州”2014阿里云开发者大会西南峰会、2014中国“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等多个重大活动。

  这一波热点多,但似乎还停留在规划、展会、招商层面。在产业界看来,内陆信息化本来就是个趋势。但若仔细观察,“云上贵州”不是闭门造车式的政府政绩工程,而是由应用场景驱动、融产业、企业、各种线下资源于一体的巨大工程,就能体会到它的落地力量。

  这是全国第一个实现省级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数据整合管理和互通共享的云服务平台。

  躲在幕后的阿里云,则是这一平台从虚到实的支撑。2014年4月,贵州与阿里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协同推进“云上贵州”平台建设。阿里不但赞助了“云上贵州”西南峰会,去年10月规模庞大的阿里云大会上,“云上贵州”也是它重头推介的项目,引爆行业。

  在阿里云基础设施支撑下,巨头12万核计算资源、100PM储存资源、500TB内存资源的服务能力,能支撑电子政务、智能交通等7大云服务、41个应用系统、省内26家单位门户网站,以及贵阳、安顺、遵义等5套办公系统也统统搬入其中,实现了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和企业的数据交换。

  也正是在阿里云年度峰会上,贵州省政府得以用最为市场化的语言,对外展示了该省在新一轮信息化进程中前瞻又务实的谋略,从而引发强烈关注。

  那一次,我参与了针对贵州省经信委常务副主任马宁宇的采访,他充分体现了贵州新一代学者型官员,在信息化时代的远见。当天他说,贵州的规划不但着眼长远,更是着眼于未来一到两年,两到三年的事,与阿里的战略合作非常务实,“落不到实处的规划是毫无意义的”。阿里CTO王坚当天说,贵州省政府对于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的规划,可以说是新的背景下,“中国一次新的改革开放”。

  王坚的这句,据说获得了当局更高领导的强烈关注,引发更多人士关注贵州。

  阿里云的参与,显然快速推动了贵州大数据产业走向落地。

  阿里云业务发展总监潘立维透露,阿里至少有60多名工程师参与“云上贵州”,短时间内完成了飞天云计算平台的输出,并将贵州7个厅局41个系统顺利迁到了“云上贵州”平台。

  2015年2月,工信部批准了贵阳·贵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区后,贵州3月份出台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中,就有阿里云的勾画、设计理念,比如坚持数据是资源、产业是目的、应用是核心、安全是保障4个理念,通过解答数据从哪来、数据存放在哪、数据谁来使用3个问题,打造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云应用平台层、增值服务层、端产品配套层5个层级,最终在贵州建成大数据内容、服务、金融三大中心。

  阿里的参与,为贵州大数据产业形成丰富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提供的基础。一个多月前,贵阳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应该也是全球第一个直接命名的大数据交易所。贵阳这一举动,立刻引发政府层面关注,从中央到地方,许多代表前去视察、学习。至此,贵州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样本工程,可以说已经浮出水面,树立起来。

  当然,对于快速冲刺的阿里云来说,这里面有巨大的商业机会。

  作为国内最大的公有云服务企业,阿里太渴望一次巨大、集中的练兵机会,如此可以整体展示阿里集团云时代的竞争力。若只是单一的模块比拼,它未必胜过其他对手,但是若论整体,可以说,在中国乃至全球,阿里云的整合能力都名列前茅。

  而贵州,为阿里云新一轮拓展创造了口碑,从而可以复制并输向全国乃至全球区域国家市场。

  你能看到,截至目前,除了参与“云上贵州”平台设计,阿里云在平台落地上,更是不遗余力:比如,贵州贵州是个非常拥堵的城市,阿里云已经参与治“堵”,通过大数据,用最优算法减少红灯时间86%,缓解交通堵塞压力;贵州茅台集团已将1000多家专卖店系统、32家自营店系统,茅台网上商城、公共电商平台接口系统等,一次性全都迁移到阿里云。

  远不止大企业,贵州小企业甚至创业小组也开始借力阿里云。比如贵阳新创企业“货车帮”,也即被称为货运行业的“滴滴快的”,已将系统全部落户在阿里云平台。贵州游戏业新锐团队iTiTa,就购买了阿里云服务器服务,这支学生创业军团认为阿里云更懂中国企业和市场,之前用过亚马逊云服务,服务总是延迟。

  在贵州的整体参与,为阿里云提升了巨大的影响力。粗略统计,也正是从“云上贵州”开始,阿里云与中国地方政府的整体合作,一个接着一个,目前已达20个左右。甚至,前不久,中东阿联酋都被阿里云吸引,双方决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拓展商机。

  想想看,在前不久全球首届大数据博览会上,马云为什么能够陪同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现场视察,就不难理解阿里参与的深度,以及阿里为什么如此倾心贵州信息化进程了。这是一家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的巨头。

  当然,这也跟阿里的商业模式定位有关。在BAT乃至全球互联网巨头中,阿里具有最强的商业化整合能力,它比其他巨头更能贯通B、C两端,它的万亿GMV平台,比那些侧重工具类的互联网企业,拥有更大的撬动现实经济的能量。

  这可不是否认阿里云在微观技术上的能力。6月18日,它宣布对外开放时,公布了许多关键的技术,首批包括人脸分析、大数据处理、文字识别、移动质量中心等18项核心技术,预计2015年将增至30项以上。届时,GPU高性能计算集群,语音、图像识别服务,在线图像处理,深度学习平台等也将悉数开放输出。消息人士透露,阿里集团正在招募全球人工智能、大数据牛人,组建更牛逼的研发团队。

  基于阿里平台崛起的阿里云,过去侧重自身平台服务,但它经受的复杂、苛刻的挑战,丝毫不逊于那些开放的对手。之前,中国铁道部、中国海关已经相继牵手阿里云,标志着它已获得特殊肯定。

  当然,阿里云的崛起,2015年马云对云端、B端服务的强调,也隐含着阿里的某种危机感。因为,如果不能服务好B端,不能参与更深层面的设计,产品与服务不可能有效到达客户,前端所谓消费体验都会是无源之水。

  一个革命老区,忽然成了全球大数据之都,并获得国家最高领导人肯定,肯定不是一次简单的产业布局成效所致,一定是有更高的战略用意。你能从习近平再度强调遵义会议的价值就能体会到,贵州能成为一种新的改革开放样本,带有某种革命精神的印记。

  但这一切具体落实,则与当地政前瞻理念、改革动力,与阿里、BAT们碰撞直接相关。应该说,面对巨大的战略机遇,贵州与阿里们互相成就了自身。它们的相遇与碰撞,体现的是中国国家战略与产业、企业战略日益趋同,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机遇期,效应绝不会是简单的互联网+层面,而是涉及国家竞争力、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社会公平与民主的一场改革,它兼顾效率与公平,不但撬动区域经济,更会直达大众人心。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甲骨文拟扩大云计算业务:与亚马..
下一篇苏州移动打造智慧环保云平台正式..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