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公有云之战:华为PK运营商
2015-08-26 11:25:11 来源:故事书GFM1983 作者:【
关键词:华为 运营商 公有云
 
7月底,华为在北京举办了“企业云战略与业务发布会”,正式发布面向中国市场的企业云服务,主要针对城市、金融、媒资、园区运营和软件开发等几大行业垂直领域推出相应的企业云服务解决方案。

  7月底,华为在北京举办了“企业云战略与业务发布会”,正式发布面向中国市场的企业云服务,主要针对城市、金融、媒资、园区运营和软件开发等几大行业垂直领域推出相应的企业云服务解决方案。

  一时间,犹如在早已陷入混战的国内云计算市场扔下一颗重型炸弹,无论是阿里、腾讯、运营商等国内巨头,还是鹏博士、蓝汛、青云等中小型玩家似乎都有点惊慌失措,毕竟华为足以改变市场格局的实力在过去十多年里已多次验证,同时,行业内外开始猜测华为此举似乎有点决心与运营商决裂的意味,甚至有人断言华为的公有云战略将堵死运营商最后一条转型路。

  而事实上,华为进入公有云市场果真如人们想象中那样对现有的产业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华为的公有云战略是否意味着正式向曾经的战友——电信运营商宣战?华为是否真能以一己之力将运营商转型之路堵死?华为的杀入对公有云而言是福还是祸?

  公有云,群鲨竞逐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改变人与人、消费者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交互方式,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而让这些改变发生的前提是传统行业必须实现互联网模式下的IT架构部署和升级,IT逐渐从过去的支撑系统转变为能够输出价值的生产系统。

  作为改变和重构企业信息系统架构的重要手段,云计算成为了必然的需求,这将造就一个庞大的市场,IDC一份调查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9.03亿美元,同比2013年增长61.9%,而更重要的是,市场规模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对于云计算的player而言,这是一个历史的机遇。

  不可否认公有云是一个大市场,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市场里面已经巨头云集。

  阿里云 创立于2009年,次年正式对外提供云计算商业服务,逐步面向不同行业提供游戏云、金融云、电商云、政务云、移动云等多种行业解决方案,让传统企业IT系统运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至2014年6月,阿里云服务的客户数超过140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9.7%,成为国内最大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今年阿里巴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阿里云第二季度收入4.85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06%,成为阿里巴巴收入增速最快业务。几乎是同一时间,阿里巴巴宣布对阿里云战略增资60亿元,用于国际业务拓展,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基础和前瞻技术的研发,以及DT生态系统的建设。

  腾讯云 最开始服务于QQ、QQ空间、游戏、微信等内部产品,于2014年正式成立腾讯云计算有限公司对外提供云服务,通过接入腾讯的社交关系链资源,整合微信、手机QQ等优质资源,吸引开发者使用腾讯云服务,同时面向各行业提供游戏、视频、移动应用等行业解决方案。据数据显示,2014年底腾讯云的市场份额超过17%,在公有云市场中举足轻重。

  百度云 在云计算领域上耕耘较早,目前云服务已经相对体系化,但相较于阿里、腾讯等聚焦企业用户不同,百度云得益于在搜索引擎领域强大的用户基础,率先在个人云服务市场占得先机,除了其强大的云存储服务外,百度云还面向个人用户推出了云健康,云视频、云办公等个性化功能和服务。当然,百度云也在积极面向开发者及中小企业将自身的技术、能力和资源通过云的方式分享出来,吸引开发者聚拢以形成生态。

  三大运营商 在云计算上布局甚早,目前都已成立了专门的云计算公司来从事云计算产品研发及运营工作。借助于过去优异的IDC运营经验,运营商在云计算上的成绩斐然,根据IDC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4年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列第二和第三位。而中国移动由于过去在IDC上的薄弱,无法像另外两家那样实现客户平移,因此在公有云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如电信、联通那么抢眼,但在云计算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上,中国移动的表现更为突出,而这无疑是未来竞争的关键所在。

  除以上本土巨头外,微软Azure、亚马逊AWS、IBM等国外巨头也不断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等手段杀入国内公有云市场,凭借着先进的技术,良好的口碑,以及本土化的策略,攻城掠地。此外,还有青云、鹏博士、蓝汛等一众中小型的云计算玩家依靠个性化的产品策略也分得一杯羹。

  目前公有云的商业模式已经较为成熟,甚至已经开始进入价格战的阶段,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新的竞争者越来越难以进入,但必须看到,这一切都是发生在利润率较低的基础设施层(IaaS),而处于利润链更高层的平台层(PaaS)和应用层(SaaS)的市场还在培育当中,阿里等领头羊固然占据了先发优势,但在技术变革的力量面前,这点优势着实算不得什么,留给新进入者的空间仍然很大。

  华为,一匹栓着或者假装被拴的狼

  过去很多年里,华为给人的印象是通信设备企业,是运营商背后的影子,甚至在《华为基本法》里列明“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保证不跟运营商争夺客户和市场,当然,当时华为还很弱小,到今天,论体量和收入规模,华为不亚于电信、联通。

  据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华为上半年营收1759亿元人民币,而电信则为1649.53亿元,联通去年全年营收也不过2846.81亿元人民币,虽然和中国移动相比尚有差距,但身为中国民企前三甲的华为已经足以与任何一家企业正面抗衡,没有必要再俯首称臣。

  更重要的是,随着传统通信行业步入下行通道,华为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企业市场和消费者市场成为必然的选择,近几年华为积极切入IT领域,先后推出荣耀WLAN、天际通等产品与运营商正面交锋,引用一位华为员工的话“不进入B2C,执迷于B2B,只有死路一条。核心网再牛,还能卖几台?“。

  在云计算上,华为早已布局多年,2010年底进入云计算领域,磨剑四年,到今天华为已推出了一系列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如服务器服务、存储解决方案和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更重要的是华为已经在多个行业积累了大量用户。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成功的企业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你的管理多出色,你的技术多先进,你的产品多优秀,你的市场拓展多给力,而更多的是因为你把准了时代发展的脉搏,你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很容易理解华为进入公有云市场的行为,毕竟在互联网时代里,社会结构趋于扁平化,每个企业和最终客户的距离触手可及,只有做面向最终用户的业务才能赢得未来。

  随着各大互联网公司(BAT)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着力建构自己的产业生态,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已经成为大趋势,若华为只做技术开发而不进入运营层面,其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从技术层面而言,华为要与亚马逊、谷歌、IBM等巨头相比不占优势,甚至在面对国内一众中小型的创业企业而言,优势也不是非常明显,毕竟云计算(尤其是IaaS层)将由蓝海逐渐变成红海。

  过去华为成功在什么地方?就在于它深入到运营商的很多核心运营环节,所以它很清楚运营商的需求,然后基于这些需求去做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研发运营一体化其意义也就在于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及时反馈到开发环节中,以保证新技术、新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今天在“不生态则死”的时代大背景下,若华为缺席运营环节,就无从建构自己的生态,无异于先自断一臂。

  今天的华为有人才优势,有技术优势,有资源优势,甚至有客户优势(没有人比华为更了解运营商的客户),以这些优势为基础进入公有云市场,从后台走向前台,必将对现有的市场局势造成重大影响。聚焦到与运营商关系的层面上,华为的企业云战略是否与运营商的公有云不能相容呢,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华为的公有云战略呢?

  其实我相信华为在推出公有云战略时肯定充分考虑到了运营商的感受和反应,听说在发布会前将“公有云”紧急修正为“企业云”就是为了消除“金主”的疑虑,毕竟今天运营商还是华为的主要客户。同时在发布会上,华为对“企业云”的业务领域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具体它用的是“聚焦”和“被集成”这两个词。聚焦,华为企业云将重点放在为客户提供云基础设施及服务;被集成,华为将借助云生态圈中合作伙伴的力量,共同拓展云市场。意思很清晰,我只做利润率最低的基础设施层,利润率的更高的平台层和应用层看你们谁领风骚吧。

  很值得玩味的是,在华为企业云战略发布几天以后,华为与中国电信就火速签署云计算及大数据合作协议,新闻通稿中提出“基于中国电信在网络、IDC等领域资源优势及丰富运营服务经验与实力,结合华为强大研发能力及创新的ICT产品与解决方案,并携手产业链各方合作伙伴,为最终客户提供更便捷、超值、多样化的应用与服务,共同推进国内云计算及大数据市场的规模发展。“

  就目前看来,没错,华为确实是一匹狼,然而是一匹被拴着或者假装被栓着的狼。至于哪天会挣脱绳子?谁知道呢。

  运营商,IaaS只是起点

  三大运营商是从来不甘心缺席任何一场行业盛宴的。多年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就已经在积极布局云计算市场,到这两年,甚至将云计算定位为未来转型发展的核心。

  和互联网企业相比,运营商在云计算领域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首先是手握基础网络,而云计算对网络在传输、时延、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极高,然后是雄厚的财力,而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耗资甚巨,还有运营商拥有非常成熟的渠道体系和强大的属地服务能力,可助力市场开拓及售后服务,另外,运营商在传统IDC上具有丰富的运营服务经验和积累,最后,运营商国企的性质以及过去营造的电信级优质服务的品牌声誉,对政府以及金融等行业的吸引力更大,毕竟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三大运营商都成立了专门的云计算公司。

  中国电信 于2012年成立了云计算公司,集市场营销、运营、产品研发于一体,集约化统领中国电信全网包括IDC、CDN等在内的广义云业务,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电信级、高可靠的云基础资源、云平台应用及云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服务,致力于成为亚太用户最为信赖的首选云计算服务提供商。

  中国联通 也成立了中国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定位为云基础资源的供应者、私有云服务的托管者、行业应用云的孵化者和公众云服务的汇聚者,力求建设一流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打造一流的云服务产品和平台,构建新一代云数据中心。

  中国移动 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云计算的研究和开发,是最早介入云计算研发和实践的企业之一,并于2010年5月正式发布了“大云”1.0系统,到今天已经演进至2.5版本,实现了高性能、低成本、可扩展、高可靠性的IT计算和存储的需要。2014年更专门成立了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内部称为苏州研发中心)负责云计算、大数据、IT支撑系统技术/产品的研发及运营服务,目前正自内而外地发挥云计算的价值。

  运营商征战云计算可谓占有天时地利,但也不得不承认,运营商在云计算运营上存有一些桎梏,如产品构成单一,目前产品依然停留在IaaS层(电信、联通尤甚),以云基础资源(包括带宽、服务器)出租为主,PaaS层和SaaS层的云应用和云服务介入过少,更多的是在服务器上搭载第三方开发的云产品,这是表象,而从更深层次上看,由于体制机制原因,运营商在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方面受到限制较多,导致云计算核心技术薄弱,自主产品开发力度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运营商的公有云仍停留在IaaS层,这一事实似乎与华为聚焦IaaS层的策略颇有冲突之处。但从三大运营商的战略布局来看,IaaS只是起点和基础,想象空间更大的PaaS和SaaS才是未来的舞台。

  以中国移动为例,中国移动在规划面向2020年的中长期战略愿景时提出“致力于移动改变生活,打造优质智能管道,成为值得信赖的数字化服务专家”,其中“数字化服务专家”意指“把握实体世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以数字化方式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各类生活和生产服务。”,另外“中国移动技术愿景2020”提出要“实现无处不在的信息、提供无所不能的服务”,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中国移动在未来发展蓝图上谋求深远,而要实现这美好的数字化服务蓝图,云计算是重要的基础和武器。

  其实在云计算面前,运营商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运营商作为传统的信息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因此需要构建运营商内部云平台,实现内部的IT系统需要的云化,从而提升资源利用率,低本高效地面向用户提供新产品和新业务;另一方面,为更大程度的满足个人、组织和社会信息服务的需求,中国移动需构建公共服务云,为个人消费者、开发者,以及各行各业、政府机构提供更高效和低成本的云服务。

  从第一个层面而言,与华为的“挑衅”相对应的,运营商内部关于“去H”的提法也早已不新鲜,在通信行业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节流”、“降本增效”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重点,同样以中国移动为例,中国移动IT系统的支出每年愈增,每年仅服务器采购金额就超过 20 亿元,甚至系统运营、升级、改造都严重依赖厂家,成本随系统规模线性增长,这些钱大部分都被华为等设备厂家赚走,而事实上,这些成本都是可以通过内部自主研发能力、自主运营能力的提升节省下来的。

  第二个层面,运营商要实现数字化服务,其实质无非是把应用、内容、平台、IT设施等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用户,而云计算就应用层面而言涵盖了应用、平台和基础设施等层面,是数字化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运营商拥有深厚的云计算平台管理经验,可为中小型企业进行托管式专业服务;再如,运营商有令人羡慕的数据资源,利用云计算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对外提供商业智能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等服务,创造后向价值链;三如,运营商可通过开放其在网络、用户、业务、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聚拢产业链,打造产业生态。

  我无意为运营商唱赞歌,运营商在手握优势的情况下,布局云计算多年,目前表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是令人失望的。但必须看到,运营商本身也在改变,包括体制机制层面,如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成立专业公司专业运营,在资源保障层面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决心,在云计算核心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商业模式探索方面也付出很多努力,我对运营商在云计算这场盛宴上谋得一席之地持乐观态度。

  公有云是一片海,而不是一条路

  和传统的CT领域封闭竞争不一样,IT领域是开放式竞争,CT领域的发展很多时候是一条路,前面有人挡路,后面的人基本就走不成了,所以才有弯道超车的概念;而IT域的发展则是一片开放的海域,不存在说谁挡谁的路,茫茫大海,走在前面的人或许占有先机,但也可能会迷失,而走在后面的人也有可能把握后发优势,只要你找准方向,定位准确,能力出众,你能找到鱼群,你就能有所收获。

  根据IDC预测的数据,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到2016年将达到24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8.6%。同时,由于中国云计算市场依然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大规模云计算中心等基础资源建设将促使IaaS市场进一步扩张,预计从2016年到2018年IaaS在整体公有云服务市场中的占比将持续上升至接近70%,从这个层面来看,公有云市场尚未真正成熟,都还处于野蛮生长状态。

  随着客户对PaaS和SaaS需求的觉醒,以及对IaaS需求的个性化,凭一己之力将不足以为所有客户提供云服务,因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用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提供的解决方案必须结合用户所在的行业特征、业务特点、和发展阶段的个性化需求,这不是一个独立的云服务商可以实现的,因此,未来产业内深入合作将成为常态,不同云服务提供商之间互补有无,在云服务产业链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共同构建起更健康的产业布局,共同享受这场云计算盛宴。

  今天的云计算服务商就好像是一群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SaaS企业纷纷融资 进军云计算“新..
下一篇2015全球云计算大会-中国站议程发..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