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亚马逊1600亿美元的云计算业务是怎么来的?
2015-11-11 10:58:33 来源:虎嗅网 作者:【
关键词:亚马逊 云计算
 
“取代完全依靠硬件才可运行项目,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云,它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信息资源,并创造虚拟设备。”——这是1994年4月份《连线》杂志中对于“云”的介绍。

  “取代完全依靠硬件才可运行项目,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云,它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信息资源,并创造虚拟设备。”——这是1994年4月份《连线》杂志中对于“云”的介绍。

  实际上,云计算是计算机任务处理的一个商业化延伸。在众多对于“云计算”的定义中,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被普遍认可:是一种按量付费的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用比较通俗的语言理解就是,第三方通过云计算技术将庞大复杂的计算机任务拆分为众多小任务后按需分配到网络中闲置的计算机资源下进行运算处理。这种按需分配任务的方式完美地解决了过去企业内部对于IT部门的要求,可将曾经机房、存储、服务器等相关任务交给第三方管理,节省硬件与人力开销。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云的概念已初步形成,直到90年代,随着VPN技术的应用,云计算的概念被进一步深化并逐渐成长起来。而云计算服务真正被科技巨头重视起来,得到迅速的商业发展则发生在21世纪的最初10年里。
  远在彼岸的硅谷也正值科技严冬,很多投资人们都看衰科技巨头们的营收表现,并警告初创企业存在过高估值现象。但亚马逊、微软等最新财报给投资人打了强心针,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云计算业务。
  那么这些公司都在提供怎样的云服务呢?他们是如何发展过来的?目前云服务行业的格局如何?这些都将在以下部分得到解答。
  如今云计算市场的格局几何?
  目前,亚马逊、微软、谷歌以及绝大多数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当前都提供不同种类的云服务,包括: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让用户在他人的数据中心中建立虚拟服务器和存储器。这也是最基本的层。
软件即服务(SaaS):有时被作为“即需即用软件”,是一种软件交付模式。云端集中式托管软件及其相关的数据,软件仅需透过互联网,而不须透过安装即可使用。
平台即服务(PaaS):介于基础设施即服务与软件即服务之间,通过一整套工具和服务,让开发者更为轻松的开发应用,不需要担心他们运行的服务器。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披露的最近数据显示,目前云计算业务基本被亚马逊、微软、IBM三家三分天下,Google奋力追赶的身影也日渐清晰起来。

  亚马逊是赢在了起跑线
  Amazon Web Services(简称:AWS)是亚马逊创始人兼CEO Jeff Bezos在2006年成立云计算业务,提供平台即服务(I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当时Jeff通过一个采访表示 ,“云计算让人们可以远程控制其业务。我们认为这项技术将变得很有意义,也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创造真金白银的财政收获。”
  一开始,AWS还仅是一套基础性的基础设施型服务:弹性计算云(the Elastic Compute Cloud,简称:EC2)。此后不久,亚马逊增加了存储服务Simple Storage Service(简称:S3)。最初,AWS主要被小型初创企业使用,为他们提供廉价的网站测试和托管服务。它们仅在AWS上运行小型实验性应用,最后则把AWS作为其技术核心处理平台。当年的创业公司Netflix,、Airbnb以及Slack都是用AWS作为云计算合作方,如今它们都已成为创业公司的成功代表。

  

AWS的快速增长

  AWS是首个进军云计算市场的选手,其先发优势便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亚马逊公布的最新一季财报显示,AWS占亚马逊季度销售总额的8%,但却占营收总额的52%。其季度营收达2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2亿美元有78%的增长,成为了亚马逊最大的营收增长版块。亚马逊也在连续亏损了20年后,成功扭亏为盈,而AWS则被视为其成功盈利的关键。
  而AWS的积极营收趋势也开启了该业务良性循环:获取到营收;资金投入以推出更多的功能与服务;吸引除初创公司外的更大的用户;再次获取营收。
  这就意味着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将逐渐变得越来越廉价同时服务却越来越健全。目前亚马逊的云计算业务客户超过100万,行业覆盖至医院、制药、宇航局、新闻等,服务器多达200万台,包括第一资本(Capital One)、美国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在内的很多大企业都是AWS的客户。
  “这有点像是《梦幻成真》(Field of Dreams)里的一幕。亚马逊先开创了云计算业务,然后竞争对手就出现了,”咨询公司Gartner的云服务研发副总裁Ed Anderson表示,“但所有人都有点愿意选择亚马逊,因为它是安全的选择。”
  Gartner在近期预计,AWS当前能够提供的计算能力,与其后14家竞争对手提供的计算能力的总和相当。
  德意志银行认为,亚马逊的全球云服务AWS快速增长令AWS价值为1600亿美元。这使得AWS成为亚马逊最有价值的业务,超过了亚马逊电子商务业务。如今,AWS已经发展成为年产值达70亿美元的业务。到2020年,该业务的年产值将有望达到500亿美元。
  “AWS云服务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其增长率和利润率都还不够稳定。”对于AWS业务发展的现状,亚马逊CFO Brian Olsavsky谦虚地表示,“但是未来我们会投入更多精力在这项业务上。”
  要在AWS的强势经营下生存,其他如微软和谷歌就必须提供差异化的云计算服务。目前,这些企业除了提供比AWS更低价的原始计算服务外,还增加了新的数据中心和软件内部开发等创新型服务。
  微软紧随亚马逊成功抢占云计算市场
  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Ray Ozzie在2008年的“微软年度的专业开发人员大会”中首次向公众介绍了Azure,提供的是平台即服务(PaaS)。但直到2010年2月,该业务才正式开始商业运转。在2012 Spring Release时,Azure又正式开放了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相关解决方案。云计算的名字也由最初的Windows Azure变成了现在的Microsoft Azure。
  刚开始,微软将亚马逊的AWS业务视为Windows Server和SQL Server等微软的企业软件竞争对手。为了对抗竞争,微软才顺势推出了云计算业务Azure。由于PC销量的不断下滑,曾靠软件为生微软不得不逐渐减少对软件营收的依赖,将云计算Azure作为最优先发展项目,并不断向用户强调Azure与Windows Server和其它企业产品的整合,以此创造与AWS不同的差异服务。 如今,Azure已成为推动微软营收增长的最大推动力之一,也让华尔街推动微软股价不断上涨。
  微软副总裁Takeshi Numoto表示,Azure可将微软Windows和Office服务整合为合作伙伴提供长期的特定服务,而且40%以上的云计算营收来自初创公司。微软的优势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对企业业务的深度了解,以及已建立的客户基础信息。
  另外,“物美价廉”也是微软另一手好牌。许多的微软大客户早已同微软签订了“企业协议”(Enterprise Agreement):签约客户在使用微软软件时享受更高折扣。微软能够利用此类协议,来鼓励客户使用Azure服务。
  “微软Azure业务的成长,主要是因为这家公司借助着企业协议作为手段和工具,”Gartner分析师安德森就此表示。
  就技术层面来讲,为了于AWS竞争,Azure也提供了混合云计算技术,模糊了平台即服务(I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之间的界限。目前,Azure的混合云技术能力已经领先于AWS。
  除此之外,Azure和AWS也在激烈地竞争其政府级客户。如上文所提,美国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都是AWS的重要政府客户,由AWS GovCloud这一独立部门直接承接政府云计算业务,整合亚马逊AWS服务和政府需求。但显然,没人会希望这些重要信息都只有亚马逊一人接管。微软也在今年年初推出了专门接单政府服务的部门Azure Government,这一新领域对于微软完全未知,仍有大部分技术难关仍需克服。
  但除了竞争,微软也以合作的方式令Azure得到了成长。从坚决反对开源,到接受,甚至到与竞争对手合作,微软一直在转变。
  Linux开发者非常喜欢的一个开源操作系统,而微软前任首席执行官Steve Ballmer却把它称之为“癌症”。而Azure则首先开始使用了这个微软一直打压的技术。随后,微软便赢得了大量开发者的青睐,巴托雷蒂表示,“微软云计算业务能够进展顺利的原因,是这家公司与开发者产生了共鸣。”双方的合作包括Linux的CloudForms和微软的Azure结合,另外还提供系统中心虚拟机管理器。
  这场“世纪大和解”意味着微软开放的心态。
  微软并未单独披露过Azure的收入数据,而是把Azure和Office 365作为云业务整体进行披露。今年,该项业务的营收将达到63亿美元。曾为Azure的业务主管、如今的微软CEO Satya Nadella近期表示,云计算市场事实上是亚马逊与微软之间的“西雅图竞赛”,与其它绝大多数竞争对手并不相干。市场调研Gartner表示,目前Azure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亚马逊AWS,每周平均新增超过1万名客户。
  尽管如此,但Azure在营收上仍落后于竞争对手AWS。但就中国区市场来看,微软的Azure已领先亚马逊的AWS一步。
  2012年11月,Azure服务落地中国,此后便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在IDC和Forrester两家分析机构的调查报告中,Azure都是目前中国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上的绝对领导者,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严治庆也表示Azure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谷歌难以撼动亚马逊和微软的云计算地位
  就云计算业务而言,谷歌当前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仅以3.6%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四。
  谷歌的云平台服务云Cloud Platform是一个提供多种云服务的组合产品,包括GAE(Google App Engine,于2008年4月推出)和GCE(Google Compute Engine,于2013年12月推出)。前者为PaaS服务,后者为IaaS服务,与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直面竞争。为此,不具市场份额优势的谷歌只能主打低价牌。由于AWS前后于去年3、7、11和12月调价, 谷歌则跟随前者于去年3、10月、今年2月下调自己的虚拟机价格,Azure方面也在去年类似的时间节点上做了三次调价。
  另外,近年来谷歌也为App Engine增加了诸多差异化功能,开始赢得了可口可乐、百思买、通用磨坊等一些大企业的订单。但是在云服务的竞争中,谷歌仍很难吸引来到更大、更赚钱的客户。
  谷歌云计算业务主管最近在接受BI采访时表示,“如果App Engine是硅谷的一家初创公司,那一定会是最炫目公司的之一。”
  虽然从市场份额上看,谷歌并没有绝对优势,但却是很多开发者的心头好。
  因为一直以来,谷歌崇尚开源理念,推出了众多的开源技术。虽然微软已经对开发者表示出了积极一面,但很多资深的开发者依然或永远都不会相信微软。而谷歌之所以可以做到此部分技术的开源,是因为其只占谷歌营收的10%不到。而超过90%的营收——广告业务则理所当然地被保持技术封闭。
  其余的企业都在挣扎
  云计算产业剩余的竞争对手情况就要糟糕许多,几乎每家企业如今都在挣扎。因为创建的时间较晚,因此它们也无法像亚马逊那样因先发优势而创建出良性循环。
  Gartner分析师安德森认为,或许云计算产业的其它竞争对手在短期内能够看到一点成功的迹象,借助现有的服务器架构帮助客户打造更好的数据中心,以及更智能的应用。“但是最终,所有的一切都将归属于亚马逊或是微软,”安德森就此表示。
  IBM虽位于云计算赛道的第三位,也投入了巨资进云计算服务,但由于巨额投入,该业务正在严重拖累着IBM长期的硬件业务,每个季度不断蚕食该公司的利润,为公司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Forrester的巴托雷蒂表示,“目前还不清楚公众云产业的老牌参与者,未来会在哪里容身。”
  除此之外,其他几家业务竞争者的日子则更不好过。
  甲骨文一直声称自己的云业务在成长,但事实情况是甲骨文的云客户仍主要是该公司的现有大客户。对于原有客户而言,甲骨文的云服务Oracle Cloud确实非常好。但是甲骨文却一直无力让开发者来使用自己的云服务。巴托雷蒂认为,“甲骨文也知道自己无法涉足更广的开发者市场。”甲骨文当前正在秘密开发一款新品牌服务,被寄予厚望。
  惠普曾通过HP Helion公众云服务试图参与云计算市场的竞争,但是一直无力让更多的用户使用该项服务。HP Helion将会在2016年1月正式关闭。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Blue Coat 2.8亿美元收购云安全创..
下一篇工信部发布云计算标准建设指南 促..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