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获阿里云领投的数千万A轮融资,剑指混合云的ZStack还有更大的野心
2017-01-19 20:13:34 来源:36kr 作者:【
关键词:阿里云
 
2017年伊始,36氪曾报道过的云厂商ZStack获得由阿里云领投,找钢网胖猫创投、紫竹小苗基金跟投的数千万元A轮投资。

  2017年伊始,36氪曾报道过的云厂商ZStack获得由阿里云领投,找钢网胖猫创投、紫竹小苗基金跟投的数千万元A轮投资。

  距离36氪上次报道已经过去了一年,那么这一年的时间ZStack做出了什么样的成绩,让阿里云对其再次抛出橄榄枝。

  张鑫告诉36氪:

  第一,在一年中我们积累了350家客户,横跨多个行业。

  第二,ZStack管理的服务器台数已经超过了5000台,单个客户最大部署规模超过700台,横跨四个数据中心。

  第三,ZStack将容器等先进的技术吸收到ZStack中。ZStack可以在不中断虚拟机的情况下,像容器一样创建一个镜像,可以说这是第一次将容器的方式引入虚拟化的IaaS层面。

  团队方面,也从最初的十几个人扩从到三十多人。

  牵手阿里,剑指混合云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一年350家的客户量不算小,但这并不能成为ZStack吸引阿里的主要原因,毕竟阿里云看重的是整个云体系下的生态,而且在企业级产品市场中阿里云的投资也相当谨慎。

  其实换个角度来想,阿里云是国内最大的公有云厂商,ZStack一直专注于专有云领域,很显然两者的结合就是剑指混合云市场。

  据风投公司North Bridge在2016年针对1351家企业用户进行了一次调查:47%的被访者表示已采用了混合云。

  这一趋势将会在中国表现得更加明显:用户更希望自己掌控架构和数据,所以私有云往往是企业上云的第一步。

  不过从目前的企业云化实践来看,如果建立相对分散、孤立的私有云,最终还是会陷入“云孤岛”,如果企业采用传统的物理架构一样,不能充分享受到云计算简捷、便利、灵活和成本低等优势,也不能很好地支撑上层业务创新。

  在这种情况下,混合云还是企业用户比较理想的选择。

  不过张鑫认为,目前混合云的表现还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公共云与专有云之间无法做到无缝衔接,两者在软件架构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可能导致资源无法实现统一管理。

  真正的混合云一定是无缝的混合云体验,满足企业在云平台应用中的资源优化利用、安全可控和灵活敏捷等全方位的需求。

  ZStack与阿里云合作中,提出“云+端”的战略:以阿里云的公共云为“云”,以ZStack专有云为“端”,从而为用户带来无缝的混合云体验。

  在存储、网络、应用市场等应用场景,该解决方案既能为本地数据中心赋予ZStack专有云能力,又能无缝获取公共云的弹性扩展能力,无需考虑软件架构的差异。

  据悉,ZStack已经和之前36氪报道过的阿里云生态中驻云科技达成深度合作。

  除了产品化的ZStack还有更大的野心

  产品化是ZStack一直以来的目标,但在各种“Stack”中体量最大OpenStack却是重服务的,比如OpenStack创业公司EasyStack、UnitedStack都依靠一个个动辄千万级的大单子过的风生水起。那么ZStack为什么要做产品化?背后是否有更大的野心?

  张鑫认为,专有云市场当前的特征是典型用户的部署规模偏小,目前Openstack 市场80%的客户服务器数量在100台以下;根据VMware2016年财报推算,VMware大部分客户部署规模在10余个服务器的数量级,这说明中小规模专有云占据了大部分专有云市场需求。

  在这些企业用户‘上云’的过程中,传统项目制的专有云解决方案暴露了部署周期长、成本高等缺陷,只有实现向产品型专有云的进化,才能帮助大量中小企业简易、快速、经济的部署专有云。

  虽然各大公司都在使用OpenStack,但其对于技术团队的要求非常高,一个团队搭建OpenStack的环境需要几周甚至数月的时间,除了时间成本,人员成本也居高不下。

  而产品化的ZStack可以实现5分钟快速部署,为用户提供一键无缝在线升级的产品,可帮助企业快速推进云计算的落地。此外ZStack的UI/API交付、零手工配置,完全实现了部署、运维的产品化,极大的降低了对企业运维能力的要求,云计算的成本负担也大幅缩小。

  到这,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同样的功能OpenStack需要很重的服务才能完成,那么ZStack这么轻易都可以满足?两者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标准上是否一样?

  张鑫解释:一定是一样的,如果说OpenStack能做到而ZStack做不到,这就不叫满足。

  OpenStack最初起源于NASA和Rackspace,设计上不是以软件产品为目标,所以部署和运维都非常复杂。当OpenStack生长到两千万行代码的巨大形态时,他们意识到要怎么做的时候已经晚了,船大难掉头,除非他把OpenStack彻底推翻。

  如果让OpenStack再做一次OpenStack,推翻重做,那他一定可以做的跟ZStack一样好,但是他们现在没有这个机会。

  ZStack在官网提供了试用版的产品,如果用户希望上线商业版,ZStack可以无缝的升级,可以一键把开源版升级到商业版,不影响客户的业务。

  当然,在产品化的背后ZSstack还有更大的野心,张鑫指出,未来的云计算一定是以应用为中心的,传统以操作系统为中心的应用部署方式将会向基于IaaS的企业软件仓库分发部署方式进化。

  当产品化的IaaS被部署到成千上万的用户的机房,就形成了入口能力,就可以基于这样的IaaS提供企业软件的分发渠道。应用不再以操作系统为中心设计,而是在统一的界面上实现一键部署、升级应用集群,IaaS平台最终会像操作系统一样,至关重要却又不被用户感知。

  小结:

  ZStack想做数据中心的“Windows”,如果Windows不是一个高度产品化的东西,今天你也不可能通过浏览器打开36氪,看到这篇文章。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首席财务官如何看待云计算和人工..
下一篇美国劳工部起诉甲骨文存性别种族..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