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信息产业发展指南》解读:云计算
2017-02-14 16:32:25 来源:工信部信软司 作者:【
关键词:指南 十三五 互联网+
 
经过“十二五”期间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云计算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加速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一、发展现状

  经过“十二五”期间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云计算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加速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一)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催生新经济增长点

  一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201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接近1500亿元,增速超过3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其中,公有云增速达47%,私有云增速达26%。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公有云服务的三个类别来看,SaaS市场规模最大,SaaS、IaaS、PaaS占比约为52.8%、42%、5.2%。三是逐步形成了从基础软硬件到咨询、建设、迁移、交付、运维等全流程的产业链。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四是带动形成了一批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基于云计算的安全技术有效提升了计算机终端用户的安全保障水平。

  (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核心能力建设进展显著

  一是在部分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云计算领军企业的单集群服务器规模已达到万台,数据处理能力达到EB级。在面向云计算应用的整机柜服务器和微模块数据中心方面也取得了重大创新突破。二是云计算的系统解决方案研发取得积极进展。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形成了多套成熟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并在政务、交通、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三是在数据中心绿色节能方面取得了积极突破。云计算骨干企业综合利用各类节能技术,大幅度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目前新建数据中心PUE值低于1.4,部分数据中心PUE达到1.3甚至1.2。四是在开源社区、国际标准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云计算主流开源社区中,我国企业深度参与,贡献度也在不断增加。在ISO/IEC、ITU-T、IETF等组织中,我国在云计算相关国际标准制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积极重要的作用。

  (三)行业应用广泛深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云计算在各领域广泛应用,通过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有力助推“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一是成为互联网应用发展的基础设施。目前,我国大部分网站、移动应用、视频服务、游戏服务和电子商务的后台均架设在云平台上,应用服务的性能和质量也得到了有力保障。二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国家食药监局、国家气象局等部门利用云计算进行食品药品监管和气象数据分析,大幅提高了管理效率。浙江、贵州、陕西等多个省份利用云计算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民生工程。三是助推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北京等16个省市积极开展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探索创新两化融合的新模式。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1300多万,服务企业超过16000家。

  (四)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支撑“双创”快速发展

  云计算的广泛深入应用大大降低了创业创新的技术门槛以及信息化成本。目前,云计算已成为我国创业创新的重要基础支撑平台,聚集了大量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的开发团队,带动就业能力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量中、小、微企业已应用云服务,平均节省信息化成本约40%。云计算的发展也催生了分享经济等新型经济模式,带动广大企业和个人分享资源,创造多元化的增值业务。在云计算平台支撑下,一批分享经济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服务。

  二、主要问题

  一是云计算服务的市场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出于对云计算安全性、可靠性和可迁移性的顾虑,我国行业用户对公有云还存在一定顾虑,政务、金融等重点行业采购公有云服务还面临政策、技术标准等障碍。

  二是产业规模小,技术产品服务能力仍需提高。从产业规模看,我国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占比不到5%。目前,国内云计算产业化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在部分关键行业尚没有形成成熟的解决方案,产业供给能力有待提升。

  三是促进云计算发展的生态体系有待完善。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云计算标准体系和评测认证体系尚不完备,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等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市场管理方式尚需改进,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的机制问题亟待解决。

  三、总体形势

  当前云计算已从技术导入阶段进入到了产业蓬勃发展、应用迅速普及阶段。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云计算还将继续呈现出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是云计算产业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市场机遇。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各行业迫切需要通过构建云计算系统,满足转型需求。另一方面,云计算近年来技术和产业的不断成熟以及成功案例不断出现,使得用户对云计算的认知和采用度不断提高。

  二是产业格局将加快调整。2014年以来,云计算龙头企业纷纷通过并购、融资、合作等手段构建产业体系,增强自己的产业竞争力,拟补产业短板,与合作伙伴共同构筑强大的竞争优势。

  三是开源技术将影响云计算技术变革。开源技术与云计算的结合,为云计算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对于云计算技术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云计算企业开始使用开源云平台,并积极参与开源云计算社区建设。

  四是混合云将成为云计算服务业态的重要方向。混合云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优点融于一体。未来,众多大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实现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的高效对接和无缝切换,为混合云架构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空间。

  五是工业云异军突起,成为云计算的重要增长点。工业云的应用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实现智能协同,以工业云为基础的“云制造”模式推动企业内部或区域集群企业之间实现产能资源、工艺知识库和数据资源共享,将助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四、“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及重点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认真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方针,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打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平稳增长的新引擎,为实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环节。持续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用户单位等优势力量,强强联合、协同推进,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环节,构建高水平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丰富云服务种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培育云计算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

  二是加快推进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围绕落实《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继续开展关键急需标准研制,逐步完善标准体系框架。面向各地积极开展标准化宣贯,鼓励各地积极组织产业力量参与云计算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提升国际标准话语权。

  三是推进云计算开源软件发展。探索通过联盟的方式提升我国产业力量在云计算开源社区的话语权。加强与国际主流开源社区的对接,积极开展开源技术交流和案例推广,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四是加快云计算测评体系建设。围绕云计算服务关键环节,组织第三方测评机构积极推进制定云计算服务测评指标体系,构建完善的云计算测评体系,推动开展服务能力测评,规范云计算服务市场,推动云计算企业加快提升云计算服务质量。鼓励第三方测评机构积极发展基于云计算的新型软件测试服务。

  五是在现代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推广云计算应用。抓好工业云服务平台试点示范。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继续深化各地工业云平台的试点工作,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需求,支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平台,推进制造资源、服务资源的开放共享。

  六是打造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保障体系。以“整体、动态、开放、相对、共同”的安全观为指引,妥善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支持骨干企业研发适应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技术和产品,组织开展应用示范,增强安全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推动制定和完善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的标准规范和管理政策,不断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切实保障云计算信息安全。

  《信息产业发展指南》正式发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的部署,经国务院同意,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了《信息产业发展指南)》(工信部联规〔2016〕453号,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以加快建立具有全球竞争优势、安全可控的信息产业生态体系为主线,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安全可控信息产业生态体系的发展目标。《指南》提出了增强体系化创新能力、构建协同优化的产业结构、促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信息通信和无线电行业管理水平、强化信息产业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国际化发展能力7大任务,确定了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关键应用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智能硬件和应用电子、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9个领域的发展重点,研究部署了7个重大工程,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指南》的实施期限为2016-2020年,是“十三五”时期引导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将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云API,让应用程序“动”起来!
下一篇大型云提供商:你已被SMB拒之门外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