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银行上云:金融云或迎爆发增长 行业仍处群雄争霸
2017-09-04 16:59:1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关键词:云创 云化 支付宝
 
银行上云初起步,监管部门已然提出目标:截至“十三五”末期,银行业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

  云端的银行

  目前国内金融云市场仍处于群雄争霸时期,没有一家独大的霸主,整个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

  银行上云初起步,监管部门已然提出目标:截至“十三五”末期,银行业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

  银行系统大比例上云,意味着商机显现。记者调查发现,围绕金融云这一潜在市场已初步形成银行系及互联网系两大金融云服务商群体,且各有优劣;与之同时,官方亦意图构建金融云平台,有银行人士对记者证实其所在行将参与监管主导的金融云平台建设。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金融云市场还处于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行业格局待定,但可预期的是,在监管日渐明朗的支持下,金融云市场或迎来爆发性增长期。

  云火爆:转型压力+成本要求

  7月初有媒体报道称,银监会已与19家中资银行沟通,寻求每家银行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投入到金融云平台建设,有股份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其所在行正是这19家银行之一。

  实际上,银监会早在2016年牵头制定的《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出,“积极开展云计算架构规划,制定云计算标准,联合建立行业云平台”,规划实施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目标是到“十三五”末期,银行业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

  金融云是运用云计算技术提供的创新服务。系统上云的诉求背后是,近年来资产回报率走低,加之新兴金融业态冲击,银行业转型压力越来越大,且银行需要应对的互联网金融或者说金融互联网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小额交易频发,交易量不可预知,“秒杀”成为新常态。

  多变的客户需求和快速的金融产品创新也对IT资源的弹性供给和业务快速上线提出更高的要求,银行IT系统峰值处理能力需达到过去的n倍,如果单笔交易IT成本不变,总成本将大幅增长。

  而云计算作为新的IT建设、采购、使用模式,通过对标准且相对廉价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提供便捷、按需获取、可配置和可度量的IT资源供应,在成本、灵活性上有大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家银行科技部负责人,均提及到引入金融云技术主要是为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提升运营效率。同时,云计算还可以帮助银行创新业务模式、实现跨行业合作等。

  浙商银行信息科技部架构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富浩表示,云平台可很好地支撑“抢红包”、“秒杀”等高流量、高并发的互联网应用场景,互联网核心与传统银行核心系统可实现互联网渠道业务处理和后台会计核算的功能解耦,相互协作、互为补充,从而构成“双核”应用架构体系。

  尽管总体来看,大多数传统金融机构在现有系统能满足业务的情况下,并不急于转型改造,但依然可预期,未来银行云投入将继续增大。

  招行行长田惠宇近日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在云计算方面,今年启动云平台升级项目,目前招行“上云”业务应用比例已达15%,未来将继续扩大这一比例。

  互联网系重场景VS银行系输出经验

  银行系统上云意味着无限商机,且围绕金融云市场,目前已初步形成银行系与互联网系两大派云服务商。

  阿里金融云总经理徐敏称,2013年成立的阿里金融云是国内最早提供金融云服务的提供商,迄今已有2500多家金融机构客户,非双11期间每天支撑数亿笔交易(不含支付宝),其客户包括数十家银行、半数以上的保险公司、七成以上的证券公司,千余家互联网金融企业。

  但阿里金融云在银行业的实践还处于起步期,目前主要通过将阿里云技术输出到银行自有机房或现有IT体系中,或在阿里金融云上为银行提供一些外围服务来支撑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创新。

  与阿里、腾讯金融云为代表的互联网系金融云服务商相对应的是银行系云服务商,兴业银行旗下兴业数金总裁陈翀对记者表示,兴业数金金融云产品和一般IT公司的关键区别在于,其产品积累了兴业银行的业务经验和业务流程,中小银行选用数金系统直接能够把业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流程上升到接近于兴业银行的水平。

  其次,互联网公司的云产品主要以公有云服务为主,根据监管规定,银行关键核心应用不能放在公有云上,兴业数金金融云则是私有云,银行客户都是把其核心系统放在上面。

  对于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区别,陈翀称两者对安全性和隐私性的要求不同,公有云的服务就像是收费景点买票就能进,但私有云就像是私人花园没有钥匙进不来。混合云则是指公有云和私有云并存。

  “公有云和私有云是两个层面的东西,并不是说公有云不好,毕竟它的成本远低于私有云。”陈翀表示,虽然关键的客户交易数据不能放在公有云上,但其它业务依然可以选择公有云,监管没有一刀切。

  全球主要的公有云供应商包括亚马逊、谷歌、微软、阿里云等。据徐敏称,国内也有金融机构采用亚马逊的云服务,主因其海外分支机构有需求所致,但占比极小。目前,阿里云也已在全球14个地域开放了31个可用区,为全球客户部署200多个飞天数据中心。

  平安集团首席运营官兼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则表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为了安全性和稳定性一般都不会考虑用公有云,必须用私有云,我们设计了一个真正的金融云,2016年底平安集团60%的生产系统都在我们自己的云平台上面,在2012年这个比例只有20%。”

  富浩也称,出于安全性考虑,浙商银行采用私有云方式构建云平台,目前已运行3000余台云主机,系统总体上云比例已超过80%,港资银行恒生银行则宣称其主要应用系统100%实现了云服务。

  “由于零售越来越重要,而城商行和农商行普遍存在着在IT系统等方面的局限和困境。我们的目标客户就是这些资产在千亿级以上的中小银行,上海银行也是我们的客户,手机上海快线就是用的我们的云平台。”陈心颖说,现已有数十家银行都在用平安云系统。

  徐敏则认为,银行系和互联网系云服务商各有特色和侧重点,阿里金融云对互联网场景IT支撑能力、应用服务分布式实现、场景对接能力等业内最强。阿里云上数百万客户的互联网场景或产业场景都可成为金融行业的目标场景。基于淘宝和天猫,阿里整合的全国性电商资源,以及阿里云重要合作伙伴,蚂蚁金服和恒生电子等在金融领域积淀的经验和产品服务也可帮助中小金融机构快速创新。

  一位购买了阿里金融云服务的银行科技部负责人评价称,阿里云技术非常先进,特别是在分布式中间件、分布式数据库以及大数据一体化解决方案等方面,也经过了双十一等大检验,但缺点是,作为专有云输出的时间还不长,其应用生态尚未完全建立。

  群雄争霸:金融云市场格局未定

  鉴于数据安全是公有云应用最大的障碍,目前行业内常见的做法是,将不涉及核心交易数据的应用运行在公有云上,例如网银WEB系统、内部开发测试环境、电子邮件和办公系统等,整体上来看,混合云解决方案则成为趋势,即主要业务系统跑在公有云上,核心业务则放在私有云。

  金融云服务商也在求变。

  “阿里金融云正在与国有大银行洽谈合作,形成不同层次的机构覆盖。”徐敏称,阿里在金融云上合作模式是多样的,除了向中大银行输出技术建设专有云,还可以与中小型银行做一些共建云,通过几家银行的联合一起分享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服务,形成包含银行自建专有云、行业共建云和阿里金融云三种合作模式,而且彼此之间可以打通,形成混合云。

  一旦国有大行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市场被打开,市场需求量将远超过当前。目前国有大行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在云化过程中往往采用自建私有云的方式,在规模效应下亦经济,而中小银行缺少资金、人力和技术,则需借助外力。

  国内金融IT市场规模每年高达千亿,其中八成来自银行业务。“目前软硬件投资占据大头,解决方案和服务占小头,我们希望未来这个比例能发展倒挂,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年千亿的规模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但构成会有变化。”徐敏称。

  不过银行业是受监管最为严格的行业,如何在监管合规的前提下推进业务仍然是金融云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徐敏也表示,“客户的习惯认知是我们目前业务推进过程中的最大对手。”

  而对于金融云市场,各方普遍认为仍未形成稳定的行业格局。

  陈翀认为大家都是刚开始做,且各有差异,比如招银云创做基础设施服务多一些,兴业数金做SAAS服务多一些,兴业核心领域非常强,平安线上领域也较强,各有侧重。

  徐敏也认为目前国内的金融云市场还处于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没有一家独大的霸主,整个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现在谈竞争尚早,市场很大,需要各家一起进来加速市场发展,也让客户可以有多个选择,而阿里金融云资源仍有限,只有发动云上机构的力量,才能构建生态圈。

  “‘金融上云’和‘云上金融’的历程才刚刚开始。”徐敏称。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公安部科信局及各省(市)领导莅..
下一篇京东云与诺蔓琦品牌签署战略合作..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