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互联网公司纷纷涉足云计算,推出三年计划
2018-06-20 16:05:39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
关键词:互联网 云计算
 
经过近10年的发展,云计算已从概念导人进人广泛普及、应用繁荣的新阶段,已成为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从《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可以明确的看到未来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前景。

  近日,互联网公司的云计划频频推出,同在5月京东、腾讯、百度都发布了各自新的计划。京东云宣布发起第一支百亿级云计算产业基金,京东集团和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作为基石投资者,同时重磅布局云计算产业链,通过在各细分领域深度参与,实现云计算产业链的整合及升级。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主题为《智慧连接:云时代的创新与探索》的演讲中表示,腾讯希望在云时代通过“连接”,促成“三张网”的构建。百度云在云智峰会上海站上公布了一个新消息,以(AI、Big Data、C1oud Computing)三位一体为特色的百度云,将以金融领域为战略着力点,发力银行、保险行业。

  现在随着云计算进人C1oud2.0阶段,国内云计算厂商之间的争夺逐渐由IAAS层面向价值链上游延伸。在ABC(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1oud Computing云计算)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大趋势下,行业云成为云计算厂商角逐的焦点。
 
  经过近10年的发展,云计算已从概念导人进人广泛普及、应用繁荣的新阶段,已成为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从《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可以明确的看到未来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前景。
 
  据统计,201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约15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2016年,云计算骨干企业收人均实现翻番。SaaS、PaaS占比不断增加,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链条趋于完整。
 
  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目前我国云的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云计算骨干企业在大规模并发处理、海量数据(603138)存储、数据中心节能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部分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主流开源社区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骨干企业加速形成。云计算骨干企业加快战略布局,加快丰富业务种类,围绕咨询设计、应用开发、运维服务、人才培训等环节培育合作伙伴,构建生态体系。应用范畴不断拓展。大型企业、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不断加快应用步伐,大量中小微企业已应用云服务。云计算正从游戏、电商、视频向制造、政务、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延伸拓展。支撑“双创”快速发展。云计算降低了创业创新门槛,汇聚了数以百万计的开发者,催生了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模式,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经济的内涵。
 
  虽然我国云计算发展势头迅猛,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市场需求尚未完全释放。重点行业用户对云计算的安全性、可靠性、可迁移性仍存在一定顾虑。二是产业供给能力有待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三是数据中心重复建设现象凸现。四是产业支撑条件有待完善。标准和评测认证体系尚不完备,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行动计划》提出了未来三年我国云计算一是优化投资融资环境。借推动金融机构提供针对性的产品服务,加大授信支持力度,简化办理流程,支持云计算企业拓展市场。鉴首台套保险模式推动重要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鼓励部属高校加强相关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人才实训。三是加强产业品牌打造。支持云计算领域行业组织创新发展,加大对优秀云计算企业、产品、服务、应用案例以及产业园区、行业组织的宣传力度。四是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推进建立多层次国际合作体系,支持骨干云计算企业加快海外布局,提高国际市场能力。
 
  现在,云计算的服务在不断推陈出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事物对这个时代的影响,不止于互联网架构和业务模式的演变,还有企业的经营思维。云计算2.0时代,已经开始思考采集用户的行驶数据,进而衍生出无人驾驶、智慧交通等诸多新话题。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如何减少虚拟化云环境的安全担忧
下一篇云端”都还没搞清楚,又来了个“..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