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三种可行的多云部署策略
2018-06-29 15:38:19 来源:机房360 作者:【
关键词:多云
 
当组织中的多个部门有不同的工作流程和存储需求时,多云部署可以提供帮助。但是使用多个云会带来挑战,包括在云之间迁移工作负载和访问资源。

  当组织中的多个部门有不同的工作流程和存储需求时,多云部署可以提供帮助。但是使用多个云会带来挑战,包括在云之间迁移工作负载和访问资源。

  首先,人们可能会遇到将工作负载从一个云迁移到另一个云的问题。云计算必须具有兼容的接口才能在它们之间迁移工作负载。像REST这样的标准已经变得更加突出,但并不是每个云计算供应商都遵守它们。要透明地从一个云连接到另一个云,源云必须能够与目标云的API进行通信,事实并非如此。
 
  每个云计算提供商都使用自己的标准和文件格式。考虑基于云计算的虚拟机,支持虚拟机存储的文件存在不同的标准。企业的云平台可能使用虚拟硬盘(VHD)、Qcow2、虚拟机磁盘(VMDK)或任何其他形成虚拟机磁盘格式的标准。而企业在一个云平台中使用的云存储服务可能无法在另一个云平台中使用,这可能导致无法在云平台之间轻松移动工作负载。如果云计算实例使用磁盘映像文件,则文件格式兼容性问题也可能会阻止企业在云平台之间移动工作负载。
 
  互操作性是关键
 
  企业可能为特定目的使用不同的云服务,如存储、或运行虚拟机或容器。而且企业可能会选择其他云,因为它提供了强大的安全功能。在这种多云部署中,跨云访问非常重要。例如,虚拟机可能会从企业用于存储的云平台访问存储。在构建多云环境时,请确保企业云平台可以高度兼容,以简化互操作性。
 
  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调查组织使用四个或更多公共云。
 
  在多云环境中工作的另一个挑战是每个云平台都有自己的门户。企业可能发现自己在几个不同的管理窗口中工作,这增加了在配置环境时迷失的几率。
 
  多云环境中的下一个严重问题是应用程序扩展,这可能发生在多个云服务相同的环境中。这可能发生在不同部门有自主选择满足其需求的云端和应用程序的公司。如果您将每个云平台作为单独的实体进行管理,则很难避免应用程序蔓延。
 
  每个云平台都有自己的监控工具。在多云环境中,企业可能会监控不同监控实用程序的输出,从而增加丢失重要信息的可能性。
 
  如何创建无缝的多云部署
 
  如果企业运行多云环境,其并不孤单。其他公司已经面临多云挑战并应对挑战。以下三种方法将有助于企业的多云环境顺利运行:
 
  (1)请确保企业使用的是Amazon S3兼容的产品。如果是关于虚拟机,尽管虚拟机格式标准化不如存储标准化那么普遍,但尝试使用开放式虚拟化格式。如果是关于容器,请使用Docker。标准化的方法使多云环境运行更流畅。至少,它确保工作负载可以轻松地在不同的云中迁移。
 
  (2)巩固管理。单一的多云管理工具可以解决从使用多个管理工具,从多个管理门户到处理应用程序和虚拟机蔓延等难题。该市场的供应商包括BMCSoftware、CenturyLink、思科,Concerto Cloud Services、IBM、Net Enrich、RightScale、Scalr、Turbonomic和VMware等。这些工具覆盖了各自管理界面,位于各个云管理界面之上。它们提供单一界面来管理多云环境,并使其看起来像企业正在使用一个云平台一样。
 
  (3)监视结果。除了多云管理之外,独立的监控工具也会有所帮助。特定云计算的监控选项对于监控特定云中发生的事情很好。但是对于多云环境,企业需要一个可以看到涉及到的所有云的更大图景的工具。这可以是一个开发多云或开源监控工具商业产品,如Nagios和Zabbix。
 
  如果企业正在为多云部署问题而烦恼,些时间来解决所涉及的特殊挑战。但不要就此停止。上述三种方法——标准化、统一化管理和机构独立监测——将使多云端的体验更加顺利,同时减少挑战。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容器有很多优势,但它们是否安全?
下一篇青云QingCloud入选福布斯中国最具..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