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差距在哪里?从技术、市场两面看中美云计算厂商的圈地之争
2018-07-19 14:44:16 来源:网络 作者:【
关键词:云计算
 
根据IDC报告,在公有云市场,中国与美国相比至少有5年的差距。在云计算的应用成熟度上,中国依然处在追赶阶段。既然是追赶,实际上一定有步履的重合——即技术与市场的战略的相同点。
  自中兴事件以来,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发酵,“卡脖子”这个词被不断提起。我们开始在想,国内众多热门产业的技术水平,是否真的能够拿到国际上去较量。尤其在物联网最能诞生巨头的云计算领域,国内外厂商都在关注什么,都在做什么?在本文中,笔者就将依据最近的行业热点作出梳理。
 
  根据IDC报告,在公有云市场,中国与美国相比至少有5年的差距。在云计算的应用成熟度上,中国依然处在追赶阶段。既然是追赶,实际上一定有步履的重合——即技术与市场的战略的相同点。
 
  一、技术领域四大主题
 
  1. 开源与自主可控
 
  此前,阿里云有发言称,中国只有两种云,一种是拿来主义的云,另一种是自主可控的云,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远。一时间,国内几大平台厂商纷纷站出表态,或表达对开源技术的接受与赞扬,或表达并不只有阿里云在坚持自主研发。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其实对大多用户来说,对云厂商底层架构是开源还是自主研发的关心度还有待商榷,服务真的好才是关键。
 
  当然站在云厂商的角度,宣传自主研发能够在中美贸易战的时局下,利用掌握底层技术的制高点;而宣传基于OpenStack等开源技术,也能用开放的态度吸引众多开发者加入,增强壮大竞争力。
 
  实际上,这两种方向并没有孰优孰劣,在定义名词之外,最应该做的还是脚踏实地提升技术水平。
 
  2. 多云逐渐成为部署趋势
 
  随着上云量的增长,企业对云服务商的依赖更加明显,但一直以来,国内外各家云服务商都或多或少发生过服务器宕机等类似故障事件,产生的损失也十分巨大。如何确保业务跑在云上的稳定性,成了令不少企业头疼的问题。
 
  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是普遍的解决方案。根据全球知名云管理平台RightScale 2017年的研究报告,全球已有高达85%的大中型企业采取了“多云”的IT战略(包含多个服务商或软件供应商的产品,或者包含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种业务部署形态)。
 
  其原因包含了分散故障风险、单一云服务商无法完全满足业务需求、数据更加安全、提高业务扩展弹性、提高全球部署效率等方面。当然,不同供应商、不同部署方式的融合调配并不容易,多云是趋势,云厂商正希望利用此趋势吸引更多用户的加入。
 
  3. 边缘计算被摆上战略地位
 
  边缘计算的利好性已经十分明确,包括云服务提供商、网络通信提供商、视频监控提供商、CDN提供商、工业设备/服务提供商等多种行业都在力推边缘计算。比如亚马逊AWS Greengrass,微软Azure IoT Edge,阿里云Link Edge,华为EC-IoT解决方案都是各家云服务商所推出的边缘计算产品方案。
 
  我们可以期待,未来边缘计算将取得突破,将大大减轻云端负荷,满足数字化时代用户在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实时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4. 物联网是发展趋势
 
  还记得4月初,微软宣布将在未来四年投资50亿美元用于物联网吗?以微软为代表,不断有更多的企业明确表示物联网将是下一步的战略计划。
 
  我们可以得出,云计算从移动互联网中取得成长,接下来将凭物联网实现进一步产业升级。因此,国内外平台厂商纷纷推出IoT平台,比如AWS IoT、华为IoT、阿里IoT,以及更多扎根在物联网细分领域的行业型平台,包括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等众多领域。
 
  云计算能够充分挖掘物联网中最重要的资源——大数据,并且与物联网项目落地形成正向激励。未来,物联网将会是云计算大展拳脚的领域。
 
  二、市场动态的三大相同点
 
  1. 降价,侧面体现不断增长的用户规模
 
  从时间上来说,美国AWS是云计算的先行者,创新性地实现了IT资源的公有化,并以此作为盈利模式,给各行各业提供了十分高效的资源支撑。几年后,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中国云计算厂商也开始发力,趁着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热潮,获得了以高流量、高并发为代表性特点的丰富技术实战经验。
 
  渐渐地,雪球越滚越大,公有云IaaS市场的壁垒越来越高,3A组合(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Aliyun)正式“出道”。
 
  从近日Gartner新公布的2017年度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分析报告可以看出,AWS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而“3A”也合计垄断了66.5%的市场份额,用户规模已十分巨大。
 
  而云计算是典型的规模效应行业,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阿里云产品总监何云飞曾表示:“规模、技术、价格是一个正向驱动的飞轮。在当前规模和技术红利基础上,云厂商希望以更低的价格与门槛,给予客户更强的计算能力,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创新动能得到释放。”
 
  所以我们能看到无论是AWS、阿里云、青云、还是腾讯云,每隔一段时间都能有降价公告发出,这并非是毫无意义的价格战,而是随着用户规模增长而形成的正向输出。
 
  2. 增设数据中心与可用区,全球化布局更加成熟稳健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云厂商在全球新开数据中心或可用区,已经很常见了。
 
  比如腾讯云表示在全球范围内25个地理区域开设了45个可用区;微软Azure不久前宣布正式商用中国东部2和中国北部2两大新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云计算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新开数据中心时,厂商所打出的更高的容量、更广的连接、减少延时、支持冗余备份、同城容灾等等性能,都是用户选择时会考虑的关键,并不可轻易忽视,对于目标将生意做大,甚至做出国门的云厂商来说更是如此。
 
  3. 投资、收购与合作,越发重要的生态战略
 
  一家云计算企业的能力始终有限。当下,在全球云计算类企业的财务数据纷纷出现积极信号的同时,更多的投资、收购与合作事件正在产生。
 
  比如微软75亿美元收购面向开源和私有软件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希望与千万数量级的开发者接触,促进云服务Azure的进一步发展。又比如阿里云早前通过投资将擅长云存储和CDN的七牛云纳入生态,希望壮大整体实力。另外,近年来国内外各大企业都在以平台的名义,以开放的态度召开生态峰会、开发者大会等,都希望进一步了解需求,进而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扩大生态。
 
  三、应用领域的不同进度
 
  如同本文之前的讲述,国内云计算产业与美国相比有5年的差距,由此来说,国内外应用发展一定是处在不同阶段的,而且体现的是产业链整体的技术差距。
 
  比如工业物联网需要有芯片厂商、通信厂商、自动化厂商、云服务提供商、设备厂商及软件厂商的通力合作,在智能制造领域,欧美的发展进度远远快于国内;又比如自动驾驶、AI医疗等等,欧美国家同样有着不同程度的领先。
 
  不过,考虑到云计算厂商最近的战略积极性,以及其在物联网领域的基础设施特性,国内物联网应用的未来仍然不可低估。可以看出,平台厂商正在与终端制造商、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一道,致力推进IoT项目的落地。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监控系统中的云计算核心技术
下一篇云计算2018年中盘点:大局将定,..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