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未来云计算更大的空间在于与大数据结合
2018-08-23 14:41:10 来源:凤凰网商业 作者:【
关键词:云计算
 
为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同时,也为了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创新能力、业务实力和发展水平,工信部于日前印发了《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以贯彻落实《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等部署要求。

  为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同时,也为了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创新能力、业务实力和发展水平,工信部于日前印发了《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以贯彻落实《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等部署要求。
  《上云实施指南》针对企业“不敢上云”、“不知道如何上云”的疑惑,从多方面对企业上云进行了规范性的详细指导。

  本文从以下5个问题进行总结解读。

  第一,企业上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首先企业应具备上云的认知和意识,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上云。

  企业上云应以提升企业发展能力、解决实际业务问题为出发点,优先选择业务特征与云计算特点相契合、上云价值效益明显的信息系统上云。

  第二,企业上云应注意科学制定部署模式。

  大型企业可建立私有云,部署数据安全要求高的关键信息系统;可将连接客户、供应商、员工的信息系统采用公有云部署,并与私有云共同形成混合云架构。

  对于数据安全要求高且需对外连接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可考虑采用数据存储于私有云、应用部署于公有云的混合云架构。

  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可依托公有云平台,按需租用存储、计算、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以便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形成业务能力,开展业务和服务模式创。

  第三,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合理选择云服务。

  云服务分成多种模式,有基础设施类、平台系统类、业务应用类等,企业首先要经过自身生产、经营、管理的不同特性进行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服务类型。

  例如,大型企业针对不同模块可采取公有云或者混合云的模式,尤其是核心数据存储,可部署在私有云上;而中小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则可依托阿里云等国内云计算市场的龙头公司进行部署。

  第四,稳妥有序推进企业上云。

  企业上云应遵循评估分析——选择平台——设计上云方案——测试和部署——验证和总结——运维与安全保障——效果评估的步骤有序进行。

  企业开展上云工作,可从性价比、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合规性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并最终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步骤,适当简化流程,有序实施上云。

  第五,提升业务支撑能力。

  服务支撑包含云平台服务商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差异化需求,基于云计算平台开展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开发测试,加快丰富云计算产品服务供给。

  与此同时,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便更好地为上云企业提供方案咨询和定制服务。

 《上云实施指南》中显示,工信部接下来的工作目标,将制定出台企业上云的效果评价标准,逐步构建企业上云效果评价体系。支持第三方机构根据相关标准,对成本节约、效率提升、业务升级、创新促进等上云效果进行评估、统计,引导企业深度上云。

  由指南明确指出,下一步工作展开中,政策将制定出台企业上云效果评价标准,同时鼓励并支持第三方机构对上云效果进行评估。因此,行云管家作为第三方云管理平台,将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秉承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行云管家不仅能更客观公正的对上云效果进行评估,更能引导企业上好云、控好云,引导企业深度上云,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云管理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云计算十亿分之一故障是如何发生..
下一篇使用备用虚拟桌面确保业务连续性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