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行业十强唯一非巨头 云计算强敌环伺UCloud
2019-04-11 16:14:11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
关键词:云计算
 
4月1日,UCloud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申报稿)》,(以下简称“招股书”)。不出意外,它将成为首个在国内上市的独立云计算厂商,但依然没有解决老问题:巨头挤压。根据招股书,UCloud在公有云IaaS的市场份额排名国内第六。

  4月1日,UCloud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申报稿)》,(以下简称“招股书”)。不出意外,它将成为首个在国内上市的独立云计算厂商,但依然没有解决老问题:巨头挤压。根据招股书,UCloud在公有云IaaS的市场份额排名国内第六。前有阿里、腾讯、中国电信、亚马逊AWS、金山云,后有微软Azure、百度云、华为云,UCloud在营收增速、资金资源、价格PK等方面劣势尽显。

  难守的市场地位

  2012年成立的那批云计算厂商中,UCloud是唯一一家冲击上市的。但是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UCloud仍然面临巨头的威胁,它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可持续发展。

  在巨头大举入场后,UCloud的市场排名和份额已经开始滑落。根据IDC 2017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报告,UCloud位列行业第五,市场份额5.5%。

  而到了科创板招股书,IDC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UCloud在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中占比4.8%,位列阿里云、腾讯云、中国电信、亚马逊AWS、金山云之后,排名第六,不仅排名下降一位,市场份额也比上年同期少了0.7个百分点。

  市场份额排行中,紧随UCloud之后的是微软Azure、百度云和华为云,市场份额分别为3.7%、3.3%和2.3%。但实际上,UCloud市场地位滑落的速度,比招股书所描述的更快。IDC目前只披露到2018年三季度中国公有云市场调研数据,如今百度云已经挤进市场前五,UCloud名次继续下滑到第七位,后面的追赶者依次是华为云、浪潮云、微软Azure。

  财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2018年,UCloud营收11.9亿元。而百度财报显示,2018年四季度,来自云计算的营收就达到11亿元。这意味着百度云已经大幅超越。值得注意的是,百度云100%的增速也要超过UCloud的41.7%。

  而其他追赶者,从资源竞争看,华为云有华为整体扶持,拥有更多的客户群;浪潮是传统的服务器巨头,也拥有既有优势;微软Azure在全球公有云市场排名仅次于亚马逊AWS,为全球第二,过去数年也在发力中国市场。以资源为吸引力的战略也是BAT的打法。比如零售类的企业与阿里云合作,能得到阿里的相关入口和应用数据,企业上腾讯云,会有流量等资源。巨头通过云计算可以连接上下游企业,更顺畅地对接巨头资源。

  反观UCloud,虽然也提出了云计算战略、大数据战略、人工智能战略共同组成的发展战略,但典型产品不多,具有代表性的一款为安全屋。安全屋可在数据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安全共享。而安全几乎是所有巨头云计算厂商强调的重点。

  此外,资金也是UCloud的短板之一,云计算是一个重投入重资产的产业,UCloud的融资渠道单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领域对公司在研发所需的资金、人力、时间等诸多方面具有较高要求,上述两块新业务的发展与投入有可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UCloud对基础云计算业务的投入,存在对当前业务结构及主营业务经营情况形成冲击的风险。”UCloud在招股书中说。

  版图扩张被动

  其实,UCloud对巨头的进击早有预料,在2014年也已感受过价格战的威力。为应对来自巨头的竞争,UCloud高层在2016年底决定:“要与巨头差异化竞争,选择空间大又足够分散的市场,比如教育、医疗等,从互联网拓展到非互联网行业,从中小企业拓展到大公司。”

  UCloud在招股书中承认,“随着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未来仍面临着与行业内其他领先企业的激烈竞争,可能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UCloud联合创始人兼COO华琨在朋友圈比喻道,“在产业互联网这个宽大的赛道上,如果说巨头是一辆载货量很大的货车,那UCloud就是一辆舒适的轿车,虽然体积还较小,但更灵活,舒适并且安全”。

  尽管赛道够宽,在差异化发展的两年后,巨头的碾压还是直接反映在UCloud的财务数据上,游戏所在的互动娱乐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

  根据招股书,2016-2017年互动娱乐为UCloud的营收支柱行业,营收占比在2016年高达48.6%。不过在腾讯云从游戏切入市场后,UCloud互动娱乐的营收占比从48.6%一路跌至2018年的28.16%。UCloud期望拿下的传统企业,营收占比从2016年的12.1%增长到2018年的18.9%。互联网企业的营收占比始终高于传统企业,从2016年的19.3%增长至2018年的28.6%,目前是UCloud营收占比最大的行业。

  并不是所有的B端客户都会“站队”巨头。UCloud也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些巨头的对手。“一些与巨头有股权关系的企业会选择UCloud,这些公司希望数据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华琨向媒体透露。

  但是“有很多互联网企业就是因为资源迁移到BAT云上,现在云迁移的成本很低,巨头从独立云计算厂商那里抢客户不难”。 张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营收单一之弊

  除了外部压力,UCloud内部的营收依赖也是它需要解决的问题。

  招股书显示,UCloud主营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服务。但UCloud的营收结构始终单一。根据UCloud招股书,2016-2018年,公有云的业务收入分别为4.72亿元、7.63亿元、10.1亿元,为UCloud贡献了91.43%、90.97%和85.15%的营收。

  UCloud承认营收依赖的风险,在招股书中表示:“若公司公有云业务未来受到技术革新、行业竞争或产业政策变更等因素冲击,而其他板块业务又尚未形成规模,则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站在营收结构的角度,UCloud的确单条腿走路严重。“其实云计算厂商营收依赖公有云是行业现象。”比达咨询分析师李锦清表示。

  从业务特点来看,公有云以它的普适性,更容易被B端客户接受,也是行业发展趋势。根据全球云管理服务厂商RightScale发布的2019年云状况调查报告,受调查用户表示2019年在公有云服务上的支出增长速度将是私有云的3倍。Gartner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的规模预计将从2018年的1824亿美元增长17.5%至2143亿美元。

  “目前公有云的市场规模够大,云计算厂商营收依赖公有云问题不大。”李锦清说,“但公有云也是巨头最想占位的市场,未来竞争一定会很激烈,如果以后不解决营收依赖,会让UCloud陷入被动。”

  为此,张毅建议,独立云计算厂商可以尝试从私有云入手,与巨头竞争。他以UCloud为例,“UCloud获得了中国移动的投资,运营商可能想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军云市场,UCloud或许可以通过中移动的资源获得政府、国企央企的客户,从私有云突破”。

  根据招股书,2018年5月,中国移动旗下的中国移资本向UCloud投资近2亿元,在上市前,中移资本持有UCloud4.9%的股份。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云计算产业如何率先推行信用管理?
下一篇谷歌发力云计算 推出重磅新品合作..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