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混合云之旅,从Linux开始!
2019-07-03 20:03:23 来源:云技术 作者:【
关键词:混合云
 
当今时代,组织通过持续的投入新技术和实践来改变他们为客户提供价值的方式。随着我们进入一个混乱的时代,这已经成为一个关键的投资领域,这其中云计算在支持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和流程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今时代,组织通过持续的投入新技术和实践来改变他们为客户提供价值的方式。随着我们进入一个混乱的时代,这已经成为一个关键的投资领域,这其中云计算在支持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和流程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云的战略为组织提供更快的数字化转型速度,从而让组织在创造财务效率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建立和提供创新、价值和差异化。

  虽然将业务迁移到单一一家公有云平台上有许多好处,但实际情况是,对于某些工作负载或者类似需要满足控制、安全或合规的情况下,公有云却并不适合。结果就是,当今大多数 IT环境本质上都是混合的,由部署在本地的应用程序,和在私有云、公有云中的应用程序组成。一些高度优化过的或高安全的应用依然可以继续部署在物理机上或虚拟化环境中。随着组织开始采用公有云,他们可能会选择多个公有云,以便在能利用到不同公有云服务商独特优势的同时优化供应商。据IDC称,70%的客户已经部署了多云环境,64%的典型IT应用都已经云化运行在公有云或者私有云上。因此,许多组织将混合云战略视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最佳方式。
  要成功实现混合云,操作的一致性非常关键,而决定操作一致性的关键就是平台。混合云和多云用户应该能非常轻松在私有和多种公有云环境之间跨越和互操作,并能保证安全性和可移植性。在Red Hat看来,我们相信能实现这一愿景的平台技术是Linux、Linux容器和Kubernetes。在我们的平台上,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和Red Hat OpenShift旨在引领您的混合云战略取得成功。
  一、云化之旅从Linux开始
  混合云化之旅从Linux开始。排名前十的公有云厂商有9家运行在Linux之上。私有云技术,如Red Hat OpenStack平台,同样基于Linux。最重要的是,类似Red Hat OpenShift的容器和Kubernetes平台也是基于Linux。Linux就像云的核心一样引领混合云和多云系统。
  在混合云环境中你选择的操作系统对于你的战略成败至关重要。我们希望当应用操作在本地和公有环境能保持一致。确保管理、合规和安全等内容在多个异构环境中以相同的方式运作是最基本的需求。在本地和公有云部署通用的操作系统的混合云环境可以实现应用的一致性、可移植性,同时能被同样的工具和流程进行管理,获取同样的优势。
  对于已经使用了Linux运行其数据中心和应用程序的大量组织,许多也在使用RHEL来支撑他们的核心业务。RHEL设计的宗旨是具有一致且长的生命周期,更安全、更易跨多环境进行管理,以此来支持运行某些最稳定的虚拟或物理环境。RHEL由IT行业最大的商业开源软件生态系统支持,该生态系统由经过认证的第三方软件、硬件和云提供。拥有对通用标准、联邦信息处理标准(FIPS)和支付卡行业(PCI)等标准的认证,RHEL是监管和公司合规性的可靠选择。
  无论第一步是将工作负载从本地迁移到公有云上或者运行在一个私有云环境,用户都应该考虑运行该工作负载的操作系统。许多公司都希望将现有工作负载迁移到一个云环境。在云上,他们希望确保应用可以轻松的迁移上云,并且仍然具有一致的操作,无论他们在何处部署该应用程序,哪怕是从裸机上或者独立的虚拟化环境上迁移。这就是为什么RHEL在您云化之旅第一步非常重要的原因。
  即使在迁移到容器之前,RHEL也可以简化这些第一批工作负载到云环境的迁移。这就是今天成千上万家公司在公有云中使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的原因。以RHEL作为云平台的基础,您可以为跨传统、虚拟化和云环境的应用程序创建更一致、通用的操作环境。已经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上获得认证的应用程序可以在云环境中同样运行。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提供能力如下:
  可移植性:应用程序跨不同云和非云环境的可移植性
  操作一致性
  健壮的安全性:让您可以定位潜在的安全漏洞
  一致的内部和法规遵从性
  通用更新和管理
  近日,Red Hat发布了针对混合云和多云的智能操作系统,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RHEL 8软件订阅包含了Red Hat Insights。Red Hat Insights是Red Hat数十年经验积累的预测分析引擎管理服务,这个服务会让您的应用运行在一个优化和安全的环境中。由于它是RHEL订阅的一部分,因此Insights用户无论在何处部署其操作系统,都可以获得相同的体验。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的更新还包括更快、更轻松的部署和管理能力,增强的安全和网络功能的改进。 Application Streams使开发人员可以在不影响平台的底层稳定性的前提下更轻松地使用最新的开发工具和组件。此外,随着Red Hat通用基础镜像的发布,RHEL使得在混合云中更容易使用和创建更稳定、更安全的容器化应用程序。
  最重要的是,通过在所有地方使用通用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操作环境,您已经准备好进入云化之旅的下一阶段。
  二、下一步:Linux容器和Kubernetes
  当应用能稳定运行在基于RHEL操作系统的本地和公有云部署的混合云中,您就可以进入下一步:基于Linux容器和Kubernetes的云原生应用程序部署。
  1)OpenShift
  OpenShift是您云化之旅的下一步,通过提供通用的DevOps操作平台,让您可以在私有云和公有云环境中对云原生和传统应用进行业务编排。
  OpenShift是领先的企业级Kubernetes平台。该平台基于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构建,支持大规模容器编排和关键开发人员服务。基本上,容器旨在帮助您建立应用程序级的抽象,以获取更大的灵活性、速度和效率。容器的运行方式取决于主机内核与容器用户空间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RHEL和OpenShift之间的关系如此重要。
  OpenShift支持跨多个环境编排Linux容器镜像。这提供了一个能够更快速部署,并且能够部署基于微服务应用的DevOps环境,从而可以很自然的将您基于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的应用变为基于容器和云原生应用。基于Linux操作系统,OpenShift继承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的优势,包括安全功能、第三方硬件认证、第三方云认证、稳定性和生命周期管理。
  OpenShift提供了一个云抽象层,使您能够实现跨多个公有云和私有云部署的混合云,从而能创建单个虚拟云。这种可移植性和可转移性使得将工作负载和特定微服务迁移到其他OpenShift集群变得容易。
  随着Red Hat OpenShift 4的发布,Red Hat提供了托管的OpenShift公有云服务,如OpenShift Dedicated和Azure Red Hat OpenShift。 OpenShift 4使您能够为您的工作负载采用最佳的云基础架构,同时保持在多个云之间迁移并通过一个管理平台来管理的能力。
  OpenShift 4的发布将云管理带入了下一步。新版本包括Operators功能。该功能将应用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运营知识编码在软件中,最终使您能够像在公有云中一样去管理,更新和运行OpenShift上的容器化功能。Operators还使您能够将其他云原生服务集成到您的OpenShift多云环境中。
  2)丰富的混合云服务
  现在您拥有可以运行和构建应用程序的通用环境,您可以使用任何平台上的具有相同一致性和可移植性的新应用程序开发服务。Red Hat基于OpenShift提供云和认证的容器服务配合您的混合云环境一起运行。它拥有超过100个ISV和150种软件镜像的丰富的生态系统。于此同时,Red Hat正在努力让它的生态变得更丰富。 Red Hat还通过Red Hat CodeReady Workspaces提供云原生应用程序开发环境。许多新兴的云服务都是与Kubernetes紧密结合而开发的,例如Camel-K技术就是OpenShift中的Red Hat集成和API管理产品的一部分。我们还在改进如何使用Quarkus在Kubernetes本地环境中开发Java应用程序,这可以将Java的性能提高许多倍。
  利用RHEL 8作为环境的基础是迈向云化之旅的第一步。通过添加基于Red Hat Universal Base Image构建的容器,您可以拥有坚实的基础来部署云功能。使用OpenShift,您的云化之旅即将到来。您的应用可以跨多个公有云和私有云环境扩展,同时使能组织所依赖的安全功能、一致性、认证和可移植性等,并支持下一代云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组织在云端开展业务的6个原因
下一篇容器已成运维必备能力,你知道它..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