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云战争进入中场 什么才是制胜要素?
2019-07-09 17:37:19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
关键词:云战争
 
腾讯采用一贯的生态打法,强调C2B,前方拿单速度飞快;阿里一边喊“被集成”,一边整合钉钉进入云业务。新的变量仍在搅动市场,大局未定。

   腾讯采用一贯的生态打法,强调C2B,前方拿单速度飞快;阿里一边喊“被集成”,一边整合钉钉进入云业务。新的变量仍在搅动市场,大局未定。

  2016年,一家处在上升期的电商搞“双11”大促,用了好几家云服务商的CDN。11月11日晚上,技术负责人直接把各家的架构师拉到会议室,围坐在一起。负责人轻描淡写:“你们都盯着控制界面,哪家出了问题,直接切走。”
 
  “切个CDN也就几分钟的事。那天晚上真的就有两家公司出了问题,直接切走了。”一家云服务厂商的架构师回忆起当晚,仍觉得后怕。此后三年,这位架构师逢大促都去客户那里驻场,眼见着会议室里的同行越来越少,自己也越来越清闲:“技术基本成熟了,提前做预案,一般没啥问题。”
 
  小会议室里的轮转也是中国云计算战争的一个缩影。三四年间,大浪淘沙,小玩家退场,大玩家加码。技术成熟度进一步提升,局部战场拼刺刀也拼得更狠了。
 
  五大变量
 
  伴随云计算从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向传统行业渗透,这场战争的变量也越来越多。
 
  其一,传统行业上云的速度加快。无论是阿里云、腾讯云,还是华为云、电信云,在传统行业面前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垂直领域,考验的是各家快速理解行业、打造标杆案例,并把成功案例推广、复制出去的能力。
 
  其二,虽然初步触云,但很多企业出于安全和稳定性的考量,更倾向于选择私有云或者混合云,这与互联网企业多使用公有云服务有很大不同。比如金融、政务、交通等行业,都更倾向于使用私有云部署。这给了各大云厂商新的卡位空间。
 
  其三,各行各业对于云的需求更多样。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结合细分场景的SaaS成为新的需求。伴随中国市场人口红利逐步减退,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使用SaaS的意愿越来越强。
 
  其四,国外巨头觊觎中国市场,国内大厂出海布局全球。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等厂商通过自建、合作并行的方式,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海外市场是一块大蛋糕,但想要吃下并不容易。一方面有AWS、Azure、Google Cloud等巨头盘踞市场,另一方面,合规、本地化等问题也考验着中国玩家。在这种环境下,云计算厂商找到自身差异化竞争的优势至关重要。
 
  其五,呼之欲出的5G商用正在给云市场带来新的变数。5G可以大大降低数字通信的成本,提升数据从云到端的传输速度和质量。5G商用时代的到来,将会扩展云计算的服务边界,市场需求会进一步扩大。比如,云游戏、VR/AR、高清视频、物联网等场景将迎来爆发。
 
  生态制胜
 
  基于这五个变量,云计算厂商也在调整策略和打法。云服务背后的生态或将成为接下来市场争夺战的决定力量。
 
  云计算下沉到金融、政务、医疗、零售、教育、交通等各种行业场景。这不仅需要云厂商提供基础技术能力,也需要结合具体场景,提供更细分的服务和铲平:在某些场景中,需要客户和云服务厂商一起做解决方案,在中长尾客户群体中,需要服务商做支持和服务。有时候,客户也会需要云厂商提供云服务以外的商机、流量、运营等支持。这些都非常考验云厂商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整合、搭建生态的能力。
 
  阿里云起步早,三任领导人实际上也代表了三个发展阶段:王坚的理想主义略显悲情,但也是他保住了阿里云的火种,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候,胡晓明的商业气质则带领着阿里云快速抢下了市场,实现商业化。等到张建锋接手的时候,阿里云已经过了“一骑绝尘”的时期,增速放缓,进入了内部协同整合、外部建生态的时期。
 
  阿里巴巴的生态以电商商家为主,加上早年阿里试图在云计算的全产业链布局,实际上阿里云的生态培育不算好。阿里云试图调整打法,张建锋在今年3月的云栖大会上喊出了 “被集成”,让合作伙伴来做SaaS。
 
  行业都知道SaaS利润高,但是SaaS覆盖的场景太细了,加上国内企业使用SaaS的习惯还不成熟,所以这块蛋糕大但不容易吃下来。阿里、腾讯这样的大玩家要进入SaaS市场,只能用人海战术来铺,关键是投入这么多的人力、财力去铺,还不一定做得过创业公司。所以不如做生态,合作也好、投资也好,大家有钱一起赚。
 
  尽管阿里高喊被集成,不做SaaS。但行业人士会反问“钉钉是什么?”。今年6月,阿里宣布钉钉并入阿里云。显然,阿里不会放弃“钉钉”的战略地位。钉钉之于阿里,就像Office 365之于微软,企业微信和小程序之于腾讯,都是2B再2C的超级SaaS应用,能够真正形成B 端生态,带来更多商业化想象空间。从目前来看,钉钉的市场覆盖范围仍然有限。企业微信跟微信进一步打通后,增势显着。
 
  腾讯云起步晚,但增速快,现在已经占据了“中国第二、亚太第四”的市场地位。根本原因在于其生态的助力。可以说,腾讯多年的生态布局,为其打下B端市场争取到了时间和空间。
 
  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中,腾讯的业务场景是最多样的,游戏、即时通讯、资讯、视频、金融,每一个场景都是数亿的用户,这背后是音视频、通讯、安全、内容分发、用户管理等各项能力。比如,微信和QQ拥有中国最大规模的VoIP(基于IP的语音传输)音视频通话用户数,“春节红包”经历过千亿次并发消息传输的考验,这些是其他厂商所不具备的能力。技术的健壮性都是从各种场景中磨练出来的,毕竟自己踩过坑才知道怎么绕着坑走。
 
  唱空者认为腾讯只懂消费互联网,而没有B端的经验,但哪个玩家不羡慕微信的11亿用户池?腾讯在C端的工具、运营经验和技术积累,都可以对外输出。所谓的“C2B”正在实打实地给腾讯云带来订单。
 
  很典型的例子是“粤省事”,通过微信小程序承载政务服务的方式,其便利性被公众认可了,普适性也被政府认可了。腾讯最近在政务领域接连拿下数亿量级的大单,这说明标杆案例是有示范作用的。
 
  “粤省事”体现的不仅仅是腾讯的工具能力,也是运营能力。传统行业之所以喜欢从互联网公司挖人,就是因为自己的人完全没有互联网know how。公众号怎么排版、怎么取标题、发什么样的内容是用户喜欢的?有C端运营经验的人才知道。互联网玩家对于用户需求和场景有天然的敏感。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微信扫码购,这就是一个基于零售场景的互联网化创新。
 
  此外,小程序生态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涌入,对于腾讯云而言也是机遇,通过“小程序·云开发”等模式,小程序后端的存储、计算、开发等就可以放在腾讯云上。这能极大帮助腾讯云拓展中长尾客户。从技术角度看,“小程序·云开发”也能让腾讯云占住Serverless开发模式的先机,把生态先培育起来。
 
  如果说消费互联网积累下来的工具、经验和技术都是腾讯的内部生态,那么腾讯“七年投资的600家企业”就是强有力的外部生态。被投企业上云只是基础收入,腾讯系生态和投资生态的协同也能创造更多增量。比如,直播公司使用腾讯云的服务,腾讯云内部可以拉通IEG的资源,直播公司可以获得腾讯游戏直播的版权;再拉通联通的资源,给直播公司提供“大王卡”特权。
 
  腾讯也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投资进程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快。投资方向很明确:投技术生态、解决方案生态和关键技术。逻辑很简单,投资加强绑定,在渠道、服务以及细分场景的研发上做补充,商机共享,有钱大家一起赚。
 
  群雄逐鹿
 
  云计算进入中场,市场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AWS、微软、谷歌云等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 ,很难在中国市场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国内云厂商中,阿里云市场份额第一、腾讯第二,电信云第三,华为云则下重注想挤进全球“五朵云”之一。
 
  电信云、华为云等厂商,确实有更深的B端积累,有渠道、有销售。但比起阿里、腾讯等互联网玩家,结合场景的创新力可能还不够。毕竟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数字化的终极目的是降本增效,增效的一个核心就是敏锐地捕捉到市场需求,创新求变。
 
  伴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企业服务市场也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企业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业务就行,卖货的有全国的经销商网络,生产商根据过去的经验做生产计划。而消费者侧互联网化以后,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多,信息不对称减少,用户的要求更高,倒逼企业改善其商业模式。企业有了与消费者“对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互联网厂商在其中的“连接”作用愈发显着,结合消费端的场景,进一步创新是传统企业和云服务厂商共同的任务。
 
  加上5G商用时代到来,从云到端的场景将会进一步演化,生态和结合场景的创新力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比如,腾讯云可以讲云游戏的故事、讲高清视频的故事,阿里云可以做基于VR/AR的“云+端”的购物解决方案,但华为、电信等厂商由于距离C端消费者太远,很难有贴合场景的创新方案产出。
 
  阿里云和腾讯云的战争,可能更像AWS和Azure。AWS在IaaS市场占据垄断性市场份额,但是Azure凭借Office 365等SaaS生态快速追赶。同理,阿里云在国内的IaaS市场份额第一,腾讯则是凭借生态力量拿单速度快来腾讯的服务流程和能力能否快速跟上前端拿单的速度,或许是关键。腾讯一贯有后发制胜的能力,未来中国云市场谁做头把交椅,还有得看。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10个SaaS的常见问题解答告诉你Saa..
下一篇云之旅应从使用同一种云语言开始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