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云计算厂商抢占“东数西算”新商机
2022-03-16 16:29:43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
关键词:云计算
 
今年两会,“东数西算”是最吸睛的热词之一。这一国家新型基建工程的启动,在整个信息技术领域引起极大关注。三大电信运营商与华为、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等纷纷官宣了各自布局。
  今年两会,“东数西算”是最吸睛的热词之一。这一国家新型基建工程的启动,在整个信息技术领域引起极大关注。三大电信运营商与华为、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等纷纷官宣了各自布局。多位专家指出,“东数西算”工程预计每年将带动超千亿元规模的云计算相关投资。围绕“东数西算”所带动的云基础设施增量商机,各大云厂商新一轮竞争悄然开启。
  谁将主导新增数据中心建设?
  “东数西算”工程落脚点是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工程,将带动部分区域扩大或新增新型数据中心的投资。作为云计算的核心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优化升级将为云计算的提质发展添砖加瓦。因此,数据中心也成为了运营商与互联网大厂云计算布局的必争之地。
  当前我国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由三大运营商主导。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从一体化资源布局来看,三大运营商皆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大热点地区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且已有的IDC重点布局基本覆盖了“东数西算”中国家枢纽节点的选址和业务定位。
  相较之下,互联网大厂虽然数据中心的数量不及运营商,但胜在“含绿量”和“云能力”上。例如阿里云张北数据中心、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华为乌兰察布云数据中心、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字节跳动怀来官厅湖绿色数据中心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并采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绿色”技术降本增效,在技术创新、绿色低碳、智能应用等多个层面展开了差异化部署。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表示:“作为算力基础设施和骨干传输网络的提供者,运营商更擅长整体资源调配,在服务政府、央企、国企等客户方面比较有优势;而互联网大厂的技术更先进,商业模式、算力应用更为灵活,更贴近中小企业用户和个人消费者。”
  “‘东数西算’需要解决各算力枢纽数据安全、高效传输的问题,运营商在算力枢纽网络建设和优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赛迪顾问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姚学超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表示,“另外,推动数据中心算力资源服务化也是‘东数西算’的重点任务之一,新建或改造的数据中心将是云化的数据中心,头部互联网云厂商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
  “去中心化”成云厂商竞争新焦点?
  根据“东数西算”规划,要在全国建立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东西部地区各4个枢纽节点,进行大规模的跨域远程数据传输、域内算力资源调度,这让去中心化云计算成为大厂们云计算话语权之争的一个新焦点。
  去中心化云计算的底层核心技术是区块链,它将数据存储在大量的个体计算节点上,在扩大存储规模的同时减少边际成本,能够更好地保障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这让云计算的门槛更低,服务更灵活、弹性、低时延,用户接入云计算也变得更加容易、安全。
  实际上,“东数西算”工程从全国角度进行一体化布局,构建了一张庞大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数据的存储与计算下沉至各个算力枢纽节点上,以实现对算力资源的更优调度。
  “让用户的云计算资源靠近数据或者业务的物理位置,可以有效地降低延迟。由多个云服务商提供的公有云、边缘云、私有云等组成分布式云连续体,实现了算力的优化调度,降低了云服务运营成本。”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云计算产品总监宋国欢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道,“运营商正在积极布局边缘云和分布式云,也是考虑到去中心化云计算趋势在‘东数西算’中进一步凸显出来。”
  三大运营商均将云网融合作为重要战略,而边缘计算就是云网一体化布局中的关键一环。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技术部总经理钱岭曾公开表示,基于云网一体的分布式云是移动云的优势和未来。移动云基于边缘云构建的云边融合、边边协同架构,以及网络架构的升级,将成为其向分布式云架构演进的基石;而分布式云架构和运营商网络能力的充分融合,将形成移动云云网一体的差异化竞争力。
  中国电信新升级的天翼云4.0全面转向分布式云,推出了高性能操作系统、智能加速卡、弹性裸金属服务器、超融合一体机与边缘盒子等一系列的分布式云产品,宣布要在本地节点、边缘节点、客户节点、业务现场提供丰富多态的云服务。
  中国联通同样对联通云进行了全面升级,重磅推出了包括5G边缘云在内的七大场景云。基于自研云原生边缘计算平台(CUC-MEC),中国联通已经建设了覆盖全国的标准化边缘计算节点,总计1000余个边缘计算节点,覆盖全国300多个地市。
  互联网大厂也纷纷从中心化的公有云开始下沉,走向分布式区域云,以此切入去中心化云计算赛道。以阿里云为例,据阿里云资深技术专家李克介绍,阿里云把自研的飞天操作系统作为云计算体系管理中心,基于飞天打造了边缘操作系统,用来把边缘上能够承载中心云的算力下沉,以及端上的算力上移,让计算发生在最低成本和最佳体验的节点上。目前已完成国内30多个省份300多个边缘计算节点的全域覆盖。
  腾讯云也对外公布了分布式云战略,推出云原生操作系统遨驰Orca。腾讯云计算产品总监肖娜介绍称,腾讯分布式云最大的特色是把微信生态的终端场景融入其中。基于遨驰,腾讯云还打造了一个分布式云产品矩阵,包括本地专用集群CDC、边缘可用区TEZ、专用可用区CDZ、云托付物理服务器CHC等多种云产品。
  华为云也发布了分布式云全系列产品组合(含智能边缘小站IES等)、新一代计算实例、云原生服务中心OSC、容器镜像仓库SWR、容器洞察引擎CIE、超低时延直播、自由视角、网络研讨会等8大系列新品。华为云基础服务领域总裁高江海表示:“在擎天架构的加持下,华为云将高效、敏捷、开放的云原生基础设施,通过分布式云延伸到业务所需位置,让智能贯穿业务全流程。”
  可见,去中心化云计算已获普遍认同。安迈云首席战略官于晓晖指出,在Web3.0世界中,基础设施将迎来重构。预计未来5年里,去中心化云计算的发展速度将超过中心化云计算。华为云云计算架构师韩先超认为,去中心化云计算是对中心化云计算的有效补充,二者并存将成为未来常态。
  谁将引领下一个10年?
  在云计算上半场,受益于消费互联网带来的红利,互联网大厂成为了国内云赛道上引领者,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这“四朵云”占据了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甚至仅阿里云一家就几乎拿下了半壁江山。而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则为更多云计算赛道上的角逐者带来了全新的机会。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运营商有望脱颖而出。
  IDC近日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第三季度)跟踪报告》显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和天翼云的市场份额分别占比39.01%、10.92%、10.74%和8.98%,共同占据了国内公有云计算市场近七成份额。移动云收入同比增速达135%,市场份额排名再进一位至第七名。联通云市场份额和收入同比增速双第一,分别达到167.67%和296.35%。
  “运营商做‘云’具备三大优势:一是硬件基座,即遍布全国、立体式布局的云池和网络;二是服务基座,即几乎覆盖所有行政单位的营销体系和服务队伍;三是软件基座,即平台化运营且与产业深度融合的ICT经验。”宋国欢指出,“但在数据智能和自研自营的应用生态闭环方面亟须突破。‘东数西算’带来的最大机遇是5G产业链与云计算产业链的进一步融合,运营商可借此机会大力推动自身云计算产品的成熟。下一个10年,运营商有可能成为引领云计算发展的‘火车头’。”
  Strategy Analytics无线运营商战略高级分析师杨光坦言,从国际经验来看,运营商要做好云这块业务还是很难的。“运营商虽然手握资源优势,但软件和应用的研发能力却一直是其短板。在这一点上,全球运营商都不例外。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未来能否做好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从未来发展方向来看,相较于成熟的公有云市场,私有云市场存在更多想象空间。“公有云是重资产支出、长周期投入、规模效应较强的市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头部厂商的先发优势明显,市场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姚学超指出,“而私有云不同,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之间差异化较大,私有云市场不易出现类似‘赢者通吃’的局面,云厂商、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硬件厂商以及一些专业的私有云厂商皆可凭借自身优势参与其中。”
  “每一次通信技术的变革必然带来计算平台的升级。1G到4G,分别催化了主机、服务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同时诞生了信息化、数字化、电子商务等诸多商业模式;现在中国是世界5G技术的先行者,5G/6G技术也必然让计算平台(即新一代云计算平台)发生巨变,同时会有生态级的商业模式逐步落地,元宇宙初露峥嵘,所以国内云计算市场格局必然在几年内会被打破。”宋国欢认为。
  张毅表示:“对于整个云计算产业而言,‘东数西算’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实际上,无论是运营商还是互联网大厂,都再次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未来,崭新的云生态应该如何构建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谁能在布局中走到前列,谁就拥有更大的优势。”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22全球隐私计算专利榜发布:蚂..
下一篇通信云厂商IM+RTC产品测评,国产..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