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及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应用的飞速增长,企业对于数据中心的依赖程度也在日益加强,7*24全天业务连续运营已经成为核心关键业务的最基本需求之一。面对已有的“同城灾备”和“两地三中心”,以及星罗棋布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走向分布式数据中心形成“云”化的资源池,水到渠成。
H3C携手F5 Networks召开了“联智慧·行从容”为主题联合发布会,重点只有一项:共推分布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据H3C市场部副总裁王景颇和F5亚太区区域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张毅强介绍,分布式数据中心的技术核心是:通过H3C完整的基础网络设施方案,结合F5应用交付产品,提供包含“同城双活中心”、“两地三中心”以及“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多种“多活多中心”的数据中心建设新模式。
多活多中心,数据中心“云”化
国内数据中心发展时间并不算长。一般来看,出于灾备的目的,行业企业(互联网以外)一般都会建设两个或多个数据中心。主数据中心承担用户的核心业务,其他的数据中心主要承担一些非关键业务并同时备份主中心的数据、配置、业务等。正常情况下,主中心和备中心各司其职,发生灾难时,主数据中心宕机、备份数据中心可以快速恢复数据和应用,从而减轻因灾难给用户带来的损失。

上:同城灾备数据中心工作机制;下:分布式数据中心工作机制
业内甚至如此形容——“空转”的数据中心。
但是,另一方面,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和挑战正在逐步改变产业格局。余额宝,一石激起互联网金融的千层浪。电信、零售、医疗等传统优势行业在更富效能的互联网企业所拓展的新业务面前,紧张而不安。
互联网金融化和金融的互联网化,使得互联网除了不能实现存钱和取钱这样的现钞业务之外,其他所有业务都可以做。这也使得很多金融业IT主管们开始审视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T架构。很多客户对我们说,金融是不是也可以实现多活互为备份以及云化多活多中心?”H3C技术营销部总监孙晖说,“不仅是金融,今年至少有1/3的客户都向我们提出了分布式数据中心的需求。”
这是竞争的必然。互联网模式使得竞争的周期变的很短,新业务发布速度更快。也许有些企业还在走流程,但是其互联网对手已经发布了数款相关产品和类似运营。而其中的研发周期更是发生了从年到月再到周,甚至是天为单位的变化。其背后,是高效的IT系统和数据中心的支持,传统高投入低使用率的数据中心首当其冲要进行变革。
1层到7层,多级连通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中,臻于完善的服务器,逐步革新的存储之后,是日渐成为短板的网络。“网络难配”已经成为IT部门的口头禅。具体来看,一是现在云服务多个节点之间需要连接大量内部的通信;二是虚拟机各节点只能在同一个二级网段内才能进行重要的动态迁移;三是每个虚拟主机都会运行十个以上的虚拟机,这会导致一个网段内实际所需要承受的机器数量和具体流量都倍增。这些因素导致了数据中心网络从之前对外为主的南北向,慢慢转为以内部为主的东西向,同时数据中心迅速出现了大二层的趋势。

分布式数据中心方案架构图(大图)
H3C携手F5的方案覆盖网络1到7层,统一自动化部署平台和iMC统一管理平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记者:随着云计算的落地,业内联盟方式频现。如何看待这一趋势?
孙晖:整个行业大的趋势是联盟和合作,这也是用户需求所驱动的。用户现在需要的不是单独的或者无关联的产品,而是解决方案,整体解决方案和整合交付。用户要求“简化”需求促使产业链都在进行大量的联盟合作,所以几乎每家企业都在寻找可以实现技术互补并相互提升技术水平的最佳伙伴。H3C强在网络,F5强在交付,所以分布式数据中心可以实现最佳组合和配比。比如在研发层面,包括一到四层H3C的技术,以及四到七层的F5的技术都在统一自动化部署平台中完成,用户对切换过程毫“无”感知。不久就将对外正式公布。
记者:H3Cloud的云彩虹方案和分布式数据中心的关系?
孙晖:H3Cloud的云彩虹实现的是不同级别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的打通(比如在保证对外服务不中断的情况下实现虚拟机从一个云数据中心迁往另一个云数据中心)。但要实现应用系统或者业务级的这些需求,这两个数据中心一定要连通,且对外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地址也不能发生变化。要保障这些,至少在四到七层网络,尤其是域名、地址、二层连通性等方面要打通。而今天发布的分布式数据中心方案就是在网络层面实现多级资源的打通。同时,由于其拥有更强的是适配性,所以即使是传统数据中心或者只有虚拟机应用的数据中心,也能实现面向云的多级连通的分布式部署需要。
记者:同城灾备或者两地三中心变成分布式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可以提升多少?
孙晖:同城灾备或者两地三中心中的备份中心,由于没有流量和数据业务,一般最多只有1/3 的IT资源利用率。所以将其改造为互为备份,且按照业务划分的多活的分布式数据中心,并最终实现云化,资源利用率是可以达到1倍以上提升的。
记者:相比集成商,研发层的合作优势在哪些方面?
孙晖:系统集成,更多是“搬箱子”,将设备上架,并作简单配置,跑起来就行。但是H3C iMC统一管理平台要实现统一管理界面和深入的调度控制,并提供模拟部署环境和标准业务来进行应用调优,以及网络切换时探测技术和联动技术的适配,可以满足用户全方位的需求。此外,H3C和F5都给合作伙伴提供了API开放接口,未来还将发布SDK开放工具包做更个性化的应用优化。
记者:相关硬性技术点有哪些?
孙晖:一个数据中心的二层网络扩展到另一个数据中心的二层网络会有很多的技术风险,数据中心的连通不是简单把线拉过去,然后二层联通就完事儿了,其还需要很多技术来保证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要做到分布式资源部署,技术复杂度上要关注云平台和虚拟机平台的配合。也就是大二层网络架构。首先,网络层的二层连通要可用,并有效防御一些传统攻击;其次,业务自动化调度或协同的操作,需要网络感知并同步将网络的访问路线或路径做同步迁移。iMC可以与业务调度平台配合,随着虚拟机的改变,管理平台同步变化。举个例子,虚拟机迁移时,传统网络无法感知,一般都是迁移完成后人工做相应配置,所以实时性要差很多。但现在,通过H3C方案可以实现秒级的业务切换,减少故障中断时间,运维人员的奖金和绩效都会得到一个新的提升。
记者:部署分布式数据中心的案例?
孙晖:走在金融之前的是运营商。广东电信建设了五大数据中心也就是五个云端,采用的就是分布式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模式,通过网络把这5个中心联成一朵统一的云中心。这五大中心不仅是同城,还可能跨城,多个数据中心中全部实现虚拟化,成为一个统一的资源池。在部署之后,可以把以前通过手工方式分给去配置的模式通过自动化的编排和自动化部署的平台进行虚拟机和网络的部署以及变更,部署的时间周期可以缩短97%。也许曾经布局可能花一、两个月,现在通过自动化编排几分钟就可以部署完成。iMC最初只能编排H3C的网络,但现在可以实现对F5部署的自动化编排,而后还可以通过iMC提供的标准化API北向接口,无论企业是用OpenStack还是VMware都可以直接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