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如何衡量数据中心指标与容量规划
2014-09-24 15:20:12 来源:论坛 作者:【
关键词:数据中心
 
设备的整体状况,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能源或电力供给,服务质量,所有这些上述领域都应该持续监测,以便及时做出管理决定。例如,在电力生产企业,控制室或操作的神经中心会密切监视发电设施的不同方面的情况以及资源情况,包括燃料供给和成本,生产安排和预测,锅炉,废气滤清器,水冷却装置及相关管道,涡轮以及电力传输状况。
  设备的整体状况,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能源或电力供给,服务质量,所有这些上述领域都应该持续监测,以便及时做出管理决定。例如,在电力生产企业,控制室或操作的神经中心会密切监视发电设施的不同方面的情况以及资源情况,包括燃料供给和成本,生产安排和预测,锅炉,废气滤清器,水冷却装置及相关管道,涡轮以及电力传输状况。
  服务器利用指标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指标,特别是在通过虚拟化实施服务器合并的环境下。服务器利用指标确实提供了一部分系统图景,但是,组织也需要对服务器的性能和可用性进行观察,以便更好地了解服务器运行状况。例如,一台服务器可能在给定的低利用率条件下运行,以便满足应用程序服务水平的响应时间或性能要求。对于包含交换机、路由器、网关和其他专门设备的网络来说,也需要考虑几个指标,这些指标包括网络利用或使用率;性能(帧数、包数、每秒输入/输出,或每秒带宽);延迟性,错误,或队列,这些指标能显示出网络的堵塞情况或瓶颈之处。
  从存储的立场来说,指标应反映性能,其指标形式可以是IOPS(每秒输入/输出),带宽,以及各种不同工作负荷下的延迟性。可用性指标应反映出存储需要用多少时间或多少比例的时间达到可用状态。容量指标应反映存储系统中存储使用量或百分比。能源指标应结合性能、可用性和容量指标来决定能源效率的状况。存储系统容量指标应反映不同类型的存储容量,其指标形式可以是裸容量、未设置容量和设置容量。在存储指标的粒度性上,其单位可以是整个可用的存储系统(基于块、文件和对象的存储,以及内容寻址存储)中的各个磁盘或磁带,或是各个存储媒介的外壳机箱--比如,磁盘架或单个设备。另一个衡量维度是存储解决方案的占用空间,比如占地面积和机架空间,而且在这个指标中可以包含高度、深度、宽度和地砖数量等信息。
  在不同类型资源中(包括各个层,类型,功能和服务器、存储和网络技术成本(价格带))中对IT资源进行衡量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不过,随着时间推移,IT资源指标可以逐渐完善,从而准确衡量性能、可用性、容量和能源,以便让组织能够在不同情况下都能够提供所需的工作或服务水平。
  重要的是,要避免使用那些过于单一或有限的指标。比如,简单地在限制和非活动模式下比较所有IT设备并不能反映实际工作中的运营效率和能源效率。同样地,如果不考虑低能耗模式下的系统表现,那么就会错过在低活动期间节约能源的机会。如果只关注存储或服务利用率或每单位空间下的容量,那么就不能真正了解如何在给定成本和服务提供水平的条件下对系统进行改进。
  虚拟数据中心要求物理资源能够有效运作,并实现绿色环保理念。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资源性能、可用性、容量和能源使用,以便更好地提供IT服务。理解不同资源以及它们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它将有助于我们评估系统改进,运营效率和数据中心效率。例如,在某个情况下,每裸TB成本有可能看起来并不高,但是对于活跃数据,我们还需要考虑因I/O响应时间性能所产生的成本。
  对于弹性存储网络来说,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业务和应用程序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存储和存储网络资源,那么可用性和性能将受到影响。缺乏足够的指标和信息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和不良的管理。我们应构建可用性、性能、响应时间指标和其他指标,以便对端到端存储和存储网络架构进行评估和衡量。不过,如果只关注细节,有可能失去对大局的把握,这一点也需要注意。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惠普数据中心推出可快速部署的存..
下一篇十大难题促使数据中心设计创新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