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关于超融合在任何数据中心的多功能性
2017-08-08 18:37:12 来源:机房360 作者:【
关键词:数据中心
 
当前,在许多企业组织机构中,超融合似乎仅仅只是被视为业界的又一项流行术语。然而,事实上,已然有相关一部分的企业组织机构通过利用这种数据中心架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前,在许多企业组织机构中,超融合似乎仅仅只是被视为业界的又一项流行术语。然而,事实上,已然有相关一部分的企业组织机构通过利用这种数据中心架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论企业所属的具体行业是什么,每一种新模式所必须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克服市场已然形成的普遍意识和误解的挑战。
  历史上,始终会有一些人在接触到新的想法与理念时充满了敌意,但这类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个体(以及由这些个人所构成的企业组织机构)往往都乐于接受新的想法和理念——特别是当接受这些新的想法和理念有潜在的可能能够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的开展业务的时候。但问题在于:他们往往缺乏关于就这些新的想法和理念做出明智决定的信息和教育。
  在本文中,我们将帮助广大读者朋友们了解到有关超融合基础设施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其如何适应现代数据中心的有价值的信息。与此同时,您还将了解到目前关于超融合基础设施市场中最常见的一些误解的真相。
  掌握了这些信息,相信将有助于您企业的数据中心能够开发出一套超融合基础设施范例的信息视图,并开始了解到其在企业组织中的适用范围。
  最大的误解
  或许,在数据中心和信息技术市场中所存在的关于超融合基础设施的最具破坏性和误导性的观念可能是,它只适合于利基使用案例或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组织。
  在本文中,我们将假设随着支持企业数据中心架构的技术已经成熟,超级融合的基础设施将能够适用于除了最专业和独特的数据中心之外的所有案例情况。对于大多数用例来说,超级融合基础设施在当前的成熟状态是数据中心架构的可行选择。
  到底什么是超级融合的基础设施?
  超融合作为一种技术目前正处于“大火的流行阶段”,就如同几年前大火的“云计算”一样。人人都想了解它,供应商们会不断问你企业是否在考虑部署。与云计算一样,尽管这一流行术语目前相当含糊,我们仍然有必要对其进行定义。在有关于HCI(超融合基础设施)的对话讨论中,往往存在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超融合”到底是什么意思?
  核心定义
  其核心在于,超融合基础设施所追求的是简单性和效率。每家不同的供应商的超级融合平台都会略有不同,但最终的目标总是相同的:整合目前不同的资源和平台,围绕生成的系统包装管理层,并使其简单化。那么,所整合的不同的资源到底是什么呢,HCI供应厂商们又将如何简单化呢?
  让我们不妨来考虑一下过去几年的企业数据中心吧,或者干脆以您企业自己的数据中心为例。其包含了“计算”(通常为x86服务器平台)和一个或多个单片存储阵列所组成的集群。有一个重复数据删除的备份设备、一款备份软件、一个复制平台和几款WAN加速器。另一方面,超融合基础设施利用了直接连接存储(DAS)的返回。其使用软件将不同的平台(计算,存储,备份,多站点联合等)组合到一个平台中。
  关于超融合基础设施的误解
  关于超融合基础设施所存在的一个常见的误解是,“超融合”意味着服务器和存储在同一个框架中。存储池是SDS(软件定义的存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超融合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HCI旨在将尽可能多的平台整合到一起,存储只是其中之一。
  一旦这些一次性的不同系统由超融合平台所有,它们可以从所有其他系统相同的管理界面访问。不同的供应商在这方面所做的会有所不同;其可能是专用的用户界面,也可能是现有界面的插件。无论其基础如何,最终目标是从一个管理界面管理所有内容(包括计算,存储,备份,复制,快照)。这为管理人员们在现代数据中心提供了他们所迫切需要的简单性。
  怎样的应用程序适合于超融合?
  在企业IT业界,“高性能”一直是“复杂性”的代名词。故而企业组织必须容忍一定程度的复杂性才能获得最高性能的解决方案。由于假设了高性能的解决方案必须复杂,由此产生了一个固有的思维定势:即一款简单的解决方案必然是低性能的。
  超融合改变了游戏
  超融合通过既简单又复杂的方式来抵制业界一贯的复杂性和性能的概念,但仍然带来了良好的性能表现。使超级融合解决方案在引擎下工作的软件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涉及到大量的工作和知识产权使解决方案尽可能高效。然而,从产品的消费者中抽取这种复杂性是具有相当或更高比例的要求的。实际上这意味着,它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易于管理,可以在性能方面比肩复杂的解决方案。
  当然,市场上也还有一些复杂的解决方案是经过了精心设计打造的,这些解决方案能够跑赢大量的HCI。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组织的工作负载而言,性能不会是一个问题。
  由于目前的技术进步发展状态,并通过恰当的配置,使得超融合基础设施100%能够运行企业的数据库,处理信息的传递和应用服务器等关键业务应用。倾向于不适用超融合基础设施的唯一工作负载是需要特殊硬件的工作负载。
  超融合基础设施是高效率的
  由于能够在一款平台上运行不同的关键业务系统,因此还可以帮助企业数据中心大大提升效率。通常,需要配置一款单独的基础设施部分来服务单一的服务(例如信息的传递)。通过在同一部分部署许多服务,可以实现高数据效率比,进而可以实现更高的密度/整合。
  几乎任何应用程序都可以在超级融合系统上顺利运行。
  超融合到底是软件还是硬件?
  在现实中,这两者都是。超级融合平台将始终具有软件组件,并且有时也可能具有硬件组件。一些供应商为了更好的提供对客户选择的支持,包括或不包括适当的硬件是最好和唯一恰当的选择;但事实是,“恰当”的选择归结于你企业的喜好。
  硬件vs.软件
  大多数超级融合产品用于存储池的VSA(虚拟存储设备),或者像VMware VSAN这样的产品的内核模块,都是打造超级融合平台的软件的示例。
  另一方面,像早前SimpliVity公司的OmniStack这样的解决方案也包括像OmniStack加速卡这样的定制化硬件。定制化硬件的目的通常是提高性能和效率。在OmniStack加速卡的具体情况下,目的是卸载数据效率和完整性流程,以使系统的主CPU不会失去执行这些操作的宝贵循环,并可以继续提供虚拟机工作负载。
  业务的权衡
  在HCI平台中无论是否包含硬件都不是对或错的问题。如果包含特殊的硬件,其会限制到您企业数据中心要选择哪些设备可用于运行平台。但是,这可能会有助于增加节点的稳定性,性能和容量(其他都相同)。
  相反的观点是:利用VSA,没有定制化的硬件也同样具备可以解决各种硬件的可能性。虽然具有灵活性,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其会从虚拟管理程序中消耗资源,这将在传统设计中为虚拟机工作负载提供服务。这可能会增加相当多的开销。
  究竟哪个方向最终才是最好的选择取决于各种各样的变量因素,并且是每家企业数据中心的具体运行环境都独一无二的。
  超融合所关注解决的领域
  1、计算与存储之间的联系
  计算和存储之间的关系通常被期望采用超融合基础设施的企业用户们所误解。这当然是一个有效的误会。有一部分人已经注意到,计算资源和存储是在相同的构建块中,并推测两者现在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其中之一的规模的按比例缩放必然意味着另一个会以同样的比例缩放。
  2、超融合是灵活的
  存储和计算必须以相等比例相互缩放的结论是基于事物出现的方式做出的合理假设。但是,跨所有超融合的行业,这几乎都是一种假的假设。大多数供应商都知道这将是一个重大挑战,并提供了一种相应的应对方法。处理这个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法:
  允许添加不包含存储但仍由平台管理的“仅计算”节点,并能够访问其他主机之间共享的存储
  提供广泛的节点配置,以便虽然存储和计算总是在一起规模化缩放,但可以调整每个组件的数量,使得企业数据中心可以实现两种资源的所需容量。 (例如,具有强大计算但存储量最小的节点,反之亦然)
  其应该如何实现规模化扩展?
  其次,关于独立规划化扩展资源是否可取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即使对于容量而言是不必要的,最大限度地规模化缩放计算和存储的决定也可能是最佳的。有两个原因:由于额外的存储控制器和主轴潜在的增加了IO性能,并且由于扩展了部署的广度而使故障域变窄。在后一优点中,数据分布在更多节点上,导致给定节点的故障影响较小。
  最后,关于“如果我企业仅仅只需要添加更多的存储或计算该怎么做?”的问题的答案是:你可以做到这一点。在大多数解决方案中,您不必一次缩放这两种资源。
  超融合基础设施的潜在规模化
  在其诞生之初,高度融合的基础设施的用例很受局限,仅仅是因为其尚不成熟。而随着当x86服务器的虚拟化首次成为主流时,预计任何新技术都可以使用了;但直到其可以被微调,其具体用例可能仍然有限。但是,随着架构的日趋成熟,供应商完成了一大堆难题,HCI便开始能够适用于大多数用例和大多数企业组织机构了。
  关于超融合基础设施成为中小企业数据中心空间潜在的候选方案的一个常见的问题是“超融合基础设施是否可以小到足以让中小企业负担得起呢?”在另一方面,企业客户可能会问:“这个规模是否足够高以满足我企业的业务需求?”
  开发一项新技术,并开展推广业务,就是开发一种能吸引最大部分目标市场受众的产品。一旦该技术被开发且稳定了,积极的向尽可能多的受众群体普及推广可能是最有意义的。在这方面,超融合技术也不例外。该架构的第一次迭代最适合于需要集群中具备3到8个节点的中小企业。这涵盖了目标受众市场的大部分企业组织。
  诸如已经推出的VSAN 6.1等解决方案,提供双节点部署或SimpliVity公司的OmniStack 3.0,使既定联盟中可管理的站点的数量翻了一番。超融合基础设施现在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成熟度了,产品开始达到频谱边缘,已然能够良好的服务于最小和最大规模的企业客户了。但是,规模化扩展的问题不仅适用于技术限制。 “其是否有效?”也是一项重要的问题;同样重要的是,“在插入规模化方面使用起来会容易多少”?这是HCI范式的优势所在——无论规模多大,其都将非常重视确保简单性不会逐渐消失。除了最小企业的小环境和最大的大型数据中心操作运营环境之外,超级融合的基础设施可能能够满足任何环境的需求。
  结论
  最后,我们认为超融合很容易在最近几年内迅速成为数据中心行业最具革命性的转变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微软设计的海底数据中心,可能会..
下一篇NTT公司在印度建设的两个数据中心..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