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2020年数据量将达数十万亿GB 数据中心如何应对?
2019-01-16 15:32:25 来源:OFweek光通讯网 作者:【
关键词:数据中心
 
据英特尔预测,全球数据总量在2020年将达到44ZB(1ZB=10亿TB=1万亿GB),而单单中国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8ZB,大约占据全球总数据量的五分之一。目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增长速率正在不断加快,数据中心承载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据英特尔预测,全球数据总量在2020年将达到44ZB(1ZB=10亿TB=1万亿GB),而单单中国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8ZB,大约占据全球总数据量的五分之一。目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增长速率正在不断加快,数据中心承载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从大众日常生活的方面来看,社交、搜索、电商、移动APP这些领域都在不断产生流量。据统计,自2012年至今,每年的数据总量年增长率均在50%左右。以文字为主的形式正在逐渐被视频影音取代,这也是促成流量快速增长的一大原因。众多新兴应用和服务的出现,使得数据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间,机房中只有粗略的降温措施,没有精准的温度控制,也没有系统的测试方法和相关指标。当时采用的是风道送风,稳压器供电,缺乏对电力干扰的防范,以及防尘措施。因此,在各种措施并不完善的当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到至九十年代期间,这时候的机房开始制定更规范的标准,恒温恒湿的专用空调机开始引入,以取代过去简单粗暴的制冷方式。此外,对静电的影响也得到了重视,开始使用特制的防静电地板。在消防系统方面,开始采用自动与半自动的应用,具有大机房面积、宽设备运输通道,能够为单个指标进行测试和监控。在机房除尘方面,采用新风系统和机房正压防灰尘。这时候的计算机系统能稳定工作几天,并且已经开始尝试引入模块化概念。

  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机房中的IT设备逐渐变得小型化,服务器也开始成为了主体,并开始大量使用共用网络设备。此外,数据存储介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数据的保护也更为严格。采用了大量UPS,对防雷标准也进行了完善,并有了综合的监控系统,专门的机房装修设计。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现代化的机房已经成形。机架成为了机房IT设备的主体,设备都内嵌在机架当中。这时候模块化的理念已经成为了通行的标准,具有更合理的可用性设计,更高的实用性、先进性、灵活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可维护性,设备更加标准化。系统稳定性得到大大加强,数据保存可靠性有了很强的保障。

  响应时代新需求 数据中心进入发展快车道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到了2020年,新应用和新IT架构的需求将会迫使大部分企业升级现有设备。自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因而数据中心也随之获得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数据中心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根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统计数据,我国在2017年IDC全行业总收入为650亿,较上一年增长达26.14%。随着5G、物联网、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的数字化程度必将会进一步深化,数据中心也将会发挥出更大功能。

  由于许多数据中心规模庞大,对能源的消耗也很大,绿色化发展成为了数据中心发展的一大方向。绿色数据中心是指数据机房中的IT系统、制冷、照明和电气等能取得最大化的能源效率和最小化的环境影响。由于国内数据中心不断创新绿色节能新应用,已经有多个数据中心获得TGG与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联合认证的5A级绿色数据中心。

  此外,由于日益混合的IT环境和分布式数据中心生态系统的发展,使得IT基础设施变得越来越复杂,也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者带来重重难题。因此,能够对多个站点的IT基础架构实现全局管理、统一监控、报表和规划的基于云端的管理系统成为新的出路,这也是数据中心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大数据市场未来五年持续增长
下一篇从云时代迈入AI时代,数据中心准..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