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中国电信举行“先锋2014”西北区应急通信演练
2014-05-26 14:33:57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作者:【
关键词:中国电信 应急通信
 
5月22日,一场代号为“先锋2014”的中国电信西北区应急通信演练在陕西铜川举行。演练由中国电信西安机动通信局和新疆机动通信局联合承办,特邀陕西省国防动员委员会、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行业大客户的代表,以及铜川本地13个政府部门的40余名嘉宾进行现场观摩和指导。

  5月22日,一场代号为“先锋2014”的中国电信西北区应急通信演练在陕西铜川举行。演练由中国电信西安机动通信局和新疆机动通信局联合承办,特邀陕西省国防动员委员会、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行业大客户的代表,以及铜川本地13个政府部门的40余名嘉宾进行现场观摩和指导。

  本次演练,采用实战性演练和展示性演练相结合的形式,设置了陕西和新疆两个演练现场,包括平时服务、急时应急和转换复原三个场景,涉及省级NOC,本地网的有线、无线、装维、营业、西北区各省份应急通信局(队)等专业,展现网络监控、信息报送、指挥调度、通信抢通、重点大客户保障等全过程联动,检验中国电信“大应急”体制机制和组织指挥能力以及应急通信服务全过程与应急保障能力,展示西北区应急通信发展成果和企业实力。来自陕西、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山西、内蒙古7省区电信分公司的105名队员组成应急通信团队,调用35辆应急通信车参加了演练。

  第一个场景“平时服务”阶段,展现了应急通信队伍为大客户进行卫星直播、应急供电,为大型活动现场提供天翼网络,配合电信公司为企业展台临时安装电话、传真、提供互联网和WiFi无线上网服务的场景。

  第二个场景“急时应急”阶段,模拟某地区突发6.0级地震场景,形成信息孤岛,应急平台告警触发,在上级的指挥调度下,西北区应急通信队伍由“平时工作”状态立即转入“急时应急”状态,出动卫星车、C网车、软交换车、电源车、静中通、动中通、短波车等设备奔赴灾区,全力以赴执行抗震救灾通信保障任务。在灾害现场成功建立应急指挥系统,打通了与外界的联系,并将灾情信息、图片视频传送出去。

  第三个场景“转换复原”阶段,在通信逐步抢通恢复过程中实施光缆抢修和灾区网络优化。

  演练队伍精神饱满、响应迅速,展现了中国电信应急通信队伍“服务一流、训练有素、响应迅速、支撑有力、能打硬仗”的特点,达到了演练的预期目的和效果,为实现集团公司提出的大应急指导规划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本次演练也检验了中国电信西北区大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和在特殊情况下的联动反应速度,展示了西北区充分利用应急通信资源保障客户通信畅通的支撑水平,充分体现了西北电信分公司战办、机动通信局的组织管理水平和通力协作的精神。

  陕西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蔡斌表示,整个演练流程设计科学、衔接紧凑、贴近实战,充分体现了中国电信西北区应急通信队伍高效的组织指挥能力、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快速的应急机动能力、精准的业务处理能力和强大的综合保障能力。这次演练不仅是一次创新实战演练,更是一次前瞻示范性演练,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和军事效果。中国电信是重要的国防动员单位,应急通信是国防动员的拳头力量,近年来在认真践行国防动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很好效果,希望西北区应急队伍再接再厉、发扬成绩,在以后国防动员和应急抢险救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天下午,中国电信应急通信团队还对演练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相关业务交流活动。中国电信网运部对西北区应急通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加强成本核算,挖掘设备潜力;二是要加强开放协作,要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综合性保障服务;三是要上下协同,做好通管局等政府部门的配合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应用商店:从泛滥到退潮
下一篇教育信息化:能否成为联通战略业..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