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物联网:让智能楼宇成为建筑节能新高手
2013-08-23 08:47:37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物联网的本质是信息技术应用泛在化。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用互联网的方式互联,纳入人类管理的范畴。物联网的泛在化性质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物联网的本质是信息技术应用泛在化。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用互联网的方式互联,纳入人类管理的范畴。物联网的泛在化性质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通过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环保、智能农业、移动电子商务等等多个方面应用,人类将能够借助物联网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助力低碳经济的发展。
  
  物联网:让智能交通实现低碳出行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交通系统,比较典型的应用是流量监测、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系统)、车辆监控、停车位和车联网等。
  
  (1)交通流量监控,通过埋藏在城市主干道路口的成千上万个检测线圈,可以定时收集和感知区域内车辆的速度、车距、道路占有率等信息。从而为路口交通信号控制提供精确的输入信息。此外,通过给终端节点安装温湿度、光照度、气体检测等多种传感器,还可以进行路面状况、能见度、车辆尾气污染等检测。系统的自动工作大大减少了交管部门的人力投入,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据研究,当道路不畅时,驾驶者需要频繁地踩油门又踩刹车,而每次加减速的燃油消耗是平常耗油的3倍。如果我们将平均车速由每小时20公里提高到30到40公里,平均油耗可以降低20%-40%。
  
  (2)不停车收费系统(即ETC系统),就是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通过车载RFID标签实现车辆识别、信息写入(入口)并自动从预先绑定的IC储值卡或银行账户上扣除相应资金(出口),是国际上正在研究开发并推广普及的一种用于道路、大桥和隧道的电子收费系统。据测算,使用ETC通行高速公路收费道口时,单车油耗和尾气排放可以降低约50%,同时道口通行能力提升4—6倍。如果以一位车主每周使用ETC车道20次(入口和出口各10次)计算,每年可节省时间约14小时。同样以一位车主每周使用ETC车道20次计算,每年则可节油约15.3升。以上所有这些数据都是ETC实现低碳减排、绿色通行的最好证明。
  
  (3)智能停车位管理系统,根据IBM的估算,在美国洛杉矶的一个普通美国社区,居民每天上下班都要找车位,每年全市车辆为此所绕行的道路可以绕地球38圈,由此可想所耗费的汽油和能源是多么巨大,而物联网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利用传感网技术对停车场车位进行动态监控,每停进一辆车,停车场内的传感器通过超声波、摄像或者地感震动方式将车位占用信息及时反馈到公共停车智能管理平台,显示当前的停车位数量。市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实时了解目的地车位情况,选择出行方式和地点,从而大大减少能耗和碳排放。
  
  (4)车联网,就是建立以车为节点的信息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每辆汽车作为一个信息源,通过无线通信手段连接到网络中,进而实现对车辆和交通的智能管理。车联网包括车辆信息的获取、车辆信息的分发处理、车辆获得外部综合信息等三方面的应用。应用车联网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收益:(1)交通管理部门以极低的成本真正实现车辆、道路的全国统一管理。所有车辆实时在线,无论是本地汽车驶到外地,还是外地汽车驶来本地,管理部门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得所需的车辆信息。通过对路口路段汽车数量、车速等数据的分析,实时动态流量管理;(2)驾驶员可以通过车载智能终端实时收集路面车辆车况信息,对车行驶速度和路线进行调整;(3)4S店可随时了解车辆异常状态和位置,及时进行保养或抢修。
  
  物联网:让智能楼宇成为建筑节能新高手
  
  建筑业是全球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能源消耗产业。在建筑物中,可以采用更为智能的技术来监控照明、供暖和通风系统。仅就美国而言,此举可以将商用建筑行业每年的能源费用降低近30%。而在全球,智能化建筑每年可减少16.8亿吨碳排放。
  
  智能楼宇应用项目,就是通过物联网智能网关将通信与传感控制网融合起来,可以把楼宇类能耗、自来水、废弃排放、污水排放等各类数据汇聚起来,传输到综合应用平台上做分析和统计,进行节能减排的分析判断,从而提出优化能耗的建议和控制,使得楼宇的能耗能够显著降低,最多的情况下能降低20%。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台湾电电公会与无锡物联网开展深..
下一篇物联网基地招商遇冷 排除风险方可..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