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中国工业机器人虚火:扎堆中低端 缺乏物联网核心技术
2016-04-05 17:30:52 来源:新浪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推动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自主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推动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自主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近年来,在低价劳动力供给下滑、工资上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机器换人”屡被提及。

  2015年,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松机器人”,300024.SZ)开创了首条机器人用于冲压生产线的先河。该生产线用于加工宝马2016年新款车型的零部件,这也是第一条国产品牌机器人为国际高端汽车品牌提供冲压零部件的生产线。

  新松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徐方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是多年累积的结果。”十几年前,新松机器人在冲压线、总装方面就有涉及。

  目前,新松机器人在工业机器人的销售数量是1000多台。新松机器人旗下工业机器人产品已达到数十种,应用覆盖了焊接、打磨、抛光、码垛、涂装、冲压等领域,为汽车、电子电器、电力、食品、医药等行业提供系统化服务。财报数据显示,2015年新松机器人旗下工业机器人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3%,达5.18亿元,毛利率为33.74%。

  不过,虽然自2013年中国已经是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但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仍然很低,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30台/万名产业工人,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与工业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韩国(437台/万名产业工人)、日本(323台/万名产业工人)和德国(282台/万名产业工人)相比差距更大。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仍有巨大潜力。

  与之不匹配的是,国内多数机器人厂家经营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政策催热下,短短两年时间内,国内市场机器人企业就已达到近千家。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80%以上厂商本体业务出现同比增长,仅有20%的厂商同比下降;但从盈利能力来看,机器人本体业务亏损面高达70%。换言之,70%以上的企业的本体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国际机器人协会(IFR)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70%的工业机器人销往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其中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5.7万台,同比增长56%,约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本土机器人厂商销售量为1.6万台,同比增长78%;而国外机器人厂商销售量为4.1万台,同比增长49%。

  虽然在销售增速上高于国外厂商,但中国机器人厂商主要扎堆于中低端、缺少核心技术,九成企业规模在1亿以下,但主要集中在三轴、四轴的中低端机器人,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2013年中国购买并组装的3.65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占比96%;而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

  核心零部件缺失是问题根源。国产机器人产品所需的减速机、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多直接采购国外产品,导致国产机器人产品难以与国外产品竞争。中国机器人网CEO赵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机器人厂家每家每年销量很多都不超过1000台,难以覆盖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成本。“因无法满足汽车、船舶等生产线“全天不停线”的要求,部分国内机器人厂家只能在一些零部件生产领域求生存。”赵勇说。

  为增强公司研发实力,新松机器人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不断增加,2013年~2015年分别为0.41亿元、0.68亿元、0.84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分别为3.1%、4.47%、5%。

  国内与国外机器人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及安川电机、德国库卡)的差距是多方面的,包括产品性能(直接体现在精度、速度)、零配件、控制系统等。

  国内厂商与四大家族之间的差距还体现在产品应用方面的积累,四大家族有20多年的历史,新松机器人有15年,国内其他的一些机器人厂商有的只有两三年的积累。徐方认为,目前新松机器人的产品线比较齐全,与四大家族最大的差距是规模。

   谈及未来几年的规划,徐方表示,新松机器人所有机器人的控制器、软件全部自主化,伺服驱动方面正在做一些工作,而在电机、减速器方面需要跟国内其他厂商合作。从国际四大家族的发展经历看,徐方认为,政府只需要支持几个大的公司做大做强或者由市场发展规律进行“大浪淘沙”即可,没有必要支持所有的机器人厂家。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物联网政策加码消费金融 开启十万..
下一篇石油公司部署物联网 提高生产效率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