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智能摄像机炙手可热 新突破呼之欲出
2014-08-27 09:39:20 来源:生意宝 作者:【
关键词:视频监控 智能摄像机
 
当前,在视频监控市场上,智能产品层出不穷,当然,也包括很多智能摄像机,即将一些视频分析算法移植到网络摄像机中,在摄像机中实现对实时视频的分析和检查,实现一些智能分析的功能,如目前有实现车辆检测的车辆抓拍摄像机、实现区域入侵等功能的目标检测报警的摄像机、有实现检测抓拍的摄像机等等。

  当前,在视频监控市场上,智能产品层出不穷,当然,也包括很多智能摄像机,即将一些视频分析算法移植到网络摄像机中,在摄像机中实现对实时视频的分析和检查,实现一些智能分析的功能,如目前有实现车辆检测的车辆抓拍摄像机、实现区域入侵等功能的目标检测报警的摄像机、有实现检测抓拍的摄像机等等。

    智能摄像机自带分析功能,系统架构简单,同时目前的摄像机DSP处理能力已经完全能运行各种较为复杂的分析算法,分析效果和后端产品基本相同。

    智能分析服务器在市场上应该还算是主流产品,服务器产品有软件开发周期短、项目应用灵活、改造项目适用性强等特点。同时比较复杂的智能分析功能需要的计算量还是很大,完全移植到摄像机中需要大量优化和改进算法性能和提高前端设备硬件成本。而基于x86的服务器是目前运行这些复杂算法的最好选择,成本相对较低,能够达到的分析效果也最好。

    目前客流统计分析、人脸检索分析、人脸比对、交通事件检测、视频内容检索、视频质量诊断等应用大部分还集中在服务器产品上,移植到摄像机中的较少,即使有也是将部分运算量较小的内容移植到摄像机中处理。但是服务器产品有一个不争的劣势,那就是稳定性。稳定性方面肯定没嵌入式产品好。所以很多厂家还是会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尽力优化算法将各种功能尽可能的移植到嵌入式设备中去,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特别是一些需要在室外环境中使用的设备,如交通事件检测等应用。

    好的智能视频监控软件必备条件

    通过软件分析视频,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算法判定简单的行为或现象,包括路径追踪,行为分析,人数统计,失焦侦测,弃置物、遗失物侦测,室内外火焰/烟雾侦测等,它和普通的视频监控软件的区别就是多了分析功能,普通的只是一个展示、操作平台,如果保安人员没有留意到视频中发生的事故,那么就不能及时的处理了,多数情况下,只能作为事后取证的证据了,而智能视频监控软件则能事前预警,事中报警。

    监控显示界面

    好的监控软件一定要有良好的兼容性,至少也要混合支持模拟/IP摄像头,这样才方便目前的市场情况,混合系统支持模拟/IP的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最佳的过渡方法,让用户能让原有的模拟摄像头与新增的IP摄像头在同一套系统当中顺畅地运作,在不需花费大量金钱在系统重整的情况下实现系统升级、功能扩充的目标。有别于市面上的混合DVR装置,以软件为基础的视频管理系统具有更低设备成本、方便升级及高度可扩充性等优势,让用户随时获得市场上尖端的监控技术。

    智能分析三大类别

    在目前的智能视频分析中,大致被分为三类,以故障维护为目的的诊断类智能分析;以视频信息核对为目的的识别类智能分析;以自动分析与跟踪为主的行为类智能分析。

    监控摄像机

    在智能视频分析的三大类别中,诊断类视频分析主要在于提高视频监控自身的使用效率,改善用户体验,对于视频监控系统的维护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识别类视频分析则重点在于视频信息的检索能力,重点在于视频监控应用效果的提升。相比之下,行为类视频分析的目的则不仅是对行为信息的识别,更重要在于自动处理信息的能力。如PTZ自动跟踪监视。如此视频监控不仅成为人类视觉的延伸,更成为大脑思维的延伸。

    自主自动PTZ智能跟踪,可以使摄像机对自身的云台和变焦镜头进行自主PTZ驱动,并自动控制PTZ摄像机进行云台全方位旋转和镜头缩放,针对被锁定的运动目标进行视觉导向的自动跟踪,以确保跟踪目标持续以放大特写画面出现在镜头中央,这样安防人员可以更清晰的看到信息,同时还可以用于事后取证。自动PTZ跟踪模块弥补了固定摄像机监控视野狭窄的缺点,是完善的安全监控系统所必备的功能。

    评论:

    从目前视频监控市场发展现状来看,智能分析技术在中国发展到今天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国际领先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智能分析的核心技术还是对异常事件的判断,最大的障碍仍然是运行速度的问题,我们更加期待新的突破,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新突破必将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衢州“智慧环保”建设助力“美丽..
下一篇海康威视萤石成为首家接入微信的..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