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黑客攻击再翻新 云计算面临安全威胁
2011-08-26 10:10:32 来源:机房 作者:【
关键词:黑客 云计算
 
随着云端储存、计算科技的日益普遍,对企业用户来说不管是公有云或私有云,对企业来说下一个最重要的无异是云计算安全问题。

  随着云端储存、计算科技的日益普遍,对企业用户来说不管是公有云或私有云,对企业来说下一个最重要的无异是云计算安全问题。由于云端主机虚拟化,没有人知道主机、硬盘、服务器的所在位置,所以极有可能发生企业与黑客共同租用同一个云端主机,倘若发生这种情形,企业主机又该如何防止自家云端信息不被攻击?

  SONY的PSN日前传出被攻击,共有7700万份以上的用户资料遭窃,SONY不敢证实被窃的信息中,是否包括信用卡交易相关信息;另外,处理每笔遭窃信息的平均费用为318元美金,换算得到的结果是总费用将高达240亿美元以上,其中若有信用卡信息资料被窃遭盗刷,损失费用势必更为惊人。由此可见,如果企业安全没做好,后果莫此为甚。

  根据HP数字疫苗实验室分析,企业网络安全可分为两大趋势,一是漏洞趋势,在深入研究各种应用程序漏洞后发现,跨网站脚本攻击依旧是已发现漏洞里最大的攻击类型,其次则是SQL注入和阻断攻击(Denial of Service,简称DoS);而SQL注入仍然是数据库窃贼与botnet僵尸网络发动drive-by SQL注入攻击时最受欢迎的方式。

  HP数字疫苗实验室发现,另一攻击趋势则是在HTTP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2010年遭黑客恶意攻击次数大量增加,服务器端平均每月约有九万起、但客户端则平均每月高达180万起。同时可以明显发现,黑客攻击的方式由60%的传统(SMB)转向针对HTTP的服务攻击。而且都是采取自动化、botnet或是以蠕虫为基础的泛滥式攻击。

  除了针对HTTP的攻击外,还有属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阻断服务攻击(Denial of Service,简称DoS),与分布式阻断服务攻击(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简称DDoS),而这些攻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以集中火力的方法,让网站的服务无法有效运作,或根本无法运作。如黑客主义信仰组织「匿名者(Anonymous)」使用Low Orbit Ion Cannon(简称LOIC)攻击如Visa、MasterCard、美国银行等锁定目标网站。

  HP数字疫苗实验室指出,黑客攻击网站的目的从早期的扬名立万,转换到现在以地下经济为目的;也就是黑客攻击只为赎金,甚至功力不足的黑客,还可以在网络上购买攻击工具包、或租用僵尸网络来进行犯罪攻击,以获取不法利益。而攻击工具包之所以会在网络上大卖的特点有二,一是易于使用,因为攻击工具包的攻击效率高,加上程序内容与网页系统相似度高(通常大部分为木马程序)。

  其次则是攻击工具包的成功率很高,因为攻击包内都预先包装了一组能够利用各种主机漏洞的攻击,包括操作系统、网页浏览器、以及各种浏览器插件,如Adobe PDF与Flash。而每一套新版本的攻击工具包都包括了一组零时差攻击,让攻击成功机率更因此提高许多。甚至有些工具包还会保留4、5年前的程序,以便遇到较早期的计算机时仍可发生作用。

  2010年七月英国一家大型财务机构遭黑客入侵,在财务公司的客户计算机上安装一个银行的木马程序(ZeuS V3),待客户登入银行网络后,窃取客户资料,然后再将客户账户内的金钱,转进黑客自己的账户内,同时为了确保转账不被银行客户发现,该攻击程序还会自动生成一张假的余额明细,让银行客户与银行主机不会发现,整起入侵中,有3000多人因此受到影响,黑客从银行账户窃取了675,000英镑。

  为避免遭攻击工具包入侵,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似乎是变得越来越难,但也不是做不到,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计算机主机上安装修补程序,虽然有可能在遭遇零时差攻击工具包时,可能会因为无法及时取得最新修补程序而中毒,但至少可以降低遭攻击的机率。

  另一种方式则是使用IPS虚拟修补程序技术,从漏洞(CVE)的角度以及隐匿的角度来思考预防,如此不但可以减少被攻击的次数,也可以降低网页被攻击后遭攻击的风险;尤其是针对网页浏览器而言,消费者应随时更新浏览器与插件的最新版本,才能降低被攻击的风险。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IBM云计算: 重新审视IT 驱动业务..
下一篇云网络设计:应用程序准备好了,..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